重點七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扎實抓好剩余3618名貧困人口脫貧工作,確保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持續深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易地扶貧撒遷后續工作,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全面開展脫貧攻堅普查,強化脫貧監管,保證脫貧質量。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幫扶,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體制機制。

  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積極爭創一批省級鄉村振興先進區縣、先進鄉鎮、示范村。爭創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全面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加快恢復生豬生產。抓好農民工服務保障,穩定農民工就業,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爭創200個省級“宜居鄉村”。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堅持因地制宜、特色發展,支持爭創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先進縣、進步縣。全面落實國家關于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和四川省“民營經濟20條”,引導民營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草“后半篇文章,激發縣城經濟發展活力。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鞠x務教育大班額,確保敘永、古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通過國檢。積極爭創全國健康城市示范市,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推進國家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創新試點。全面實施藥品降價改革。抓好“五館”免費開放,辦好瀘州市第八屆運動會、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

  重點八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讓發展更具動力更有活力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非禁即入”要求,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加快公共數據資源共享應用,鞏固提升“0證明城市”創建成果,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稅費、要素、用工、物流成本。積極探索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有效實現形式。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農村資產資源“三權分置”。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扎實推進增值稅、消費稅改革。繼續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穩妥推進市屬國有平臺公司優化重組,積極推動平臺公司向城市綜合運營商轉型。

  加強創新主體培育。加快建設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和省級創新型城市。支持航空航天產業園區申創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西南醫科大學申創國家大學科技園區。積極爭創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推動川大瀘州產研院、西南財大瀘州自貿區研究院建設,培育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企業10戶以上。

  重點九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設“平安瀘州”升級版

  著力防范化解風險。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排查和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切實強化防汛抗旱、地災防治和水上應急救援等工作。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

  切實加強依法治理。加快法治瀘州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機制,構建訴調、訪調、警調聯動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

  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著力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強化源頭治理和網格化管理服務。推進“慧眼工程”“云墻工程”建設和“數字安居社區”試點,為城鄉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