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揭曉,憑借第十三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城市軌道交通列車司機賽項中榮獲(職工組)金牌、團體第一名的卓越成績,成都地鐵電客車司機沈曉昊獲評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也是成都地鐵首位獲此殊榮的職工。
沈曉昊從小有個“軌道夢”,從學生時期開始、到加入成都地鐵、到從1000余名優秀同行中脫穎而出、再到全國大賽金牌,一路成長的背后是一股“不服輸”的狠勁。

知恥后勇 初露鋒芒
“吊車尾”的逆襲之路
2019年沈曉昊本科畢業后加入了成都地鐵,學習車輛檢修專業的他機緣巧合下選擇了乘務方向的崗位,這是他夢寐以求的職業,但也意味著一切又要從頭開始。
“我很想成為一名電客車司機,因為小時候家就在鐵路邊,從小對火車、地鐵這類軌道交通運輸方式很感興趣,現在有種夢想即將成真的興奮感,但是我明白,從車輛檢修換到電客車司機,這條路不會太順,我也做好了準備,絕不會半途而廢。”
但現實的困難還是遠遠超出了沈曉昊的預期,“我們班上一共50個人,我排名經常是倒數一二名,一直是‘吊車尾’的存在。”不論是理論學習還實操培訓,同事們一周就能通過的練習他常常要花費兩周甚至一個月的時間,“我的起點比別人低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像漫畫里說的,‘那是絕對沒有任何捷徑的!’”
“這種事不試試怎么知道!”這是沈曉昊最愛的熱血漫畫《火影忍者》里的臺詞,也是他遇到挫折時的內心活動,“實踐出真知,要打破面前的瓶頸,我選擇用腳踏實地的行動。”
因為實操進度落后,往往同事們已經進行下一個學習項目時,他還停留在上一個課程。于是,在旁人休息的時候,沈曉昊利用空出來的試車線一遍遍進行對標操作、平穩度把控的練習,漸漸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駕駛方法。比起一成不變的經驗技巧,他更相信自己鍛煉出的“直覺”,這種“直覺”是他從千百次的練習中總結出的經驗,是他與車輛、軌道間獨特的默契。
回想起瘋狂練習的那段時間,沈曉昊玩笑著說:“那時候就像跟列車談戀愛一樣,不斷熟悉、摸索它的脾氣、性情,人與車不斷磨合,漸漸摸清彼此的習性,最終成為最默契的搭檔。”經過近一個月的高強度、持續性的練習,沈曉昊越發駕輕就熟,甚至能從耳旁的風聲中判斷出列車當前的速度,“聽起來很玄乎,但是只要多加練習、多留意,駕駛的時候用心去感受,熟能生巧便能達到‘人車合一’的狀態。”

拼搏進取 亮劍賽場
“排頭兵”的登頂之路
成為正式司機一年半后,沈曉昊報名參加了第十三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城市軌道交通列車司機賽。通過初試、復試、實操技巧等多輪選拔,沈曉昊從1000余名優秀電客車司機中脫穎而出,與23人共同角逐省賽前4名與國賽的入場券。省賽中,沈曉昊憑借扎實的基礎功和良好的心態,取得銀獎的佳績,將參加國賽的資格穩穩收入囊中。
“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能成為全國第一的電客車司機,我只是珍惜眼前的每一個機會,在每一個環節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
盡管已經取得國賽入場券,沈曉昊卻并未有絲毫松懈,反而比之前更加努力。備戰國賽期間,他每天進行800道理論題的學習,和同事之間時常互相即性抽問,相互考驗對方的復習情況和臨場反應。除了夯實理論基礎外,沈曉昊找準自身短板,給自己制定了專項訓練計劃。他通過請教同事、查找資料、培訓練習等方式,讓故障處置的每一個動作、加減速的每一個駕駛級位都逐漸形成了“肌肉記憶”。
為了節約通勤時間,沈曉昊更是主動申請入住永義車輛段司機公寓。白天練習“對標、盲測停車、模擬駕駛、救援連掛”等比賽項目。到了晚上,回到宿舍里他還將司機臺上的設備用A4紙按照1:1比例打印出來鋪放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地模擬駕駛故障應急處置。
數月的磨礪后,他終于站上了期盼已久的第十三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賽場。“努力才會有收獲,選定了人生目標就要有實際行動,成長從來不是憑空想象。”最終,憑借穩定的發揮,沈曉昊在全國大賽中斬獲金牌。

不忘初心 久久為功
“探路者”的新征程
大賽結束后,沈曉昊又主動加入到成都地鐵19號線二期的緊張籌備工作中。新線籌備本就是一個充滿探索與挑戰的項目,而19號線二期更是一條極其特殊、重要的新線,籌備工作面臨多編組列車混跑、快慢車開行、高速運行、車輛駕駛難度大及雙機場線運營等諸多挑戰。沈曉昊主動請纓提前前往車輛生產廠家進行車輛、信號系統、牽引和高壓系統培訓,他始終保持著初學者心態,踐行著歸零意識,將“為什么”“怎么做”帶到培訓過程中。
沈曉昊常常守在培訓教室旁,認真記錄著新型列車與既有線列車的差別,以便盡快適應19號線二期新型列車駕駛方法。同時他也是培訓師身邊最“黏人”的學生,常常纏著師父與他再多說說新車駕駛的技術要點。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經過一段時間,沈曉昊再一次總結出屬于自己的新線駕駛方法。
目前,沈曉昊正在與其他新線籌備組的司機們一同,積極投入到19號線二期緊張而有序的新線調試中,他還在其中擔任著調試安全卡控的職責,堅守著新線調試過程中的安全防線,是19號線二期籌備組的“探路者”。
從“吊車尾”到“排頭兵”,再到“探路者”,那些迷茫彷徨的日子,那些流過的汗水和淚水,都是沈曉昊成為業務精兵的“煉金石”。作為“95后”的沈曉昊,入司僅3年便摘得國家級大賽金牌,而他卻說:“我是一個沒有天賦的人,有的只有滿腔的熱愛和不服輸的年輕氣盛。”
獎牌的背后,有天賦與努力的個人因素,還有環境與平臺的大力支持。嚴于礪劍、善于揮劍、敢于亮劍,成都地鐵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進一步做優運營服務,做強運營品牌,做大運營成效,通過職工創新工作室孵化創新技術、技能尖兵,通過引入各項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練礪精兵,技能比武展風采。多年來,成都地鐵各崗位涌現出“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四川省勞動模范”“成都工匠”等一大批優秀的團體和個人,為員工追逐夢想、實現自我價值提供平臺和環境。
在成都地鐵企業文化潤養及技術創新支持下,無數有為青年用穩扎穩打的步履和兢兢業業的態度勇攀技能高峰,為乘客的出行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他們不斷精進技藝、磨礪心性,全力護航乘客安全、舒適出行,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地鐵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為推動成都地鐵高質量發展夯實安全基礎、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