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晚,成都世運會成都體育學院游泳館項目比賽順利收官。館內燈光熄滅,水面恢復了平靜,但這里已見證了成都世運會開賽以來的奇跡。歷時四日的比賽中,成都體育學院游泳館共舉行了救生、自由潛水、蹼泳三個項目的比賽。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三個項目刷新了13項世界紀錄,9項賽會紀錄,中國運動員贏得6枚金牌,收獲滿滿。
這座建筑面積270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游泳館,設固定看臺約2923座。除了能承接國際A級賽事,亦可作為賽事的訓練熱身場地、全民健身水上活動舉辦場地,在教學訓練之余,訓練池可作為全民游泳活動場地。
本屆世運會,有人在這里登上世界之巔,有人在這里突破自我極限,讓這里迸發出超強魔力。寬敞通透的游泳館內,無論在看臺任何一個位置,視野幾乎都能覆蓋場館的每一個角落。

LED顯示屏及體育場景光顯解決方案,以穩定可靠的技術和全場景的產品矩陣,為賽場的每一次瞬間保駕護航。計分屏采用藍普LED顯示屏,以高亮度、高刷新、高防護的技術優勢,為水下速度與力量的比拼提供精準計時與清晰呈現,保證每一個成績、每一個紀錄準確公正。

科技智能的加持也為運動員提供了舒適的場館條件。泳池中,由潛行創新(成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泳池清潔機器人,成了“水質守衛”擔當。水下自如攀爬池壁、夜間自主巡航……泳池清潔機器人憑借抗壓電機技術,以雙倍吸力絞殺微米級砂礫、藻類等,讓有機殘留無處遁形。

中國自由潛水運動員唐珂說,此次比賽的場館無論從環境、燈光以及熱身池等設施來說,都是無可挑剔的,同時泳池水質對裸眼參賽的她來說也非常友好。“真希望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也能接觸到這樣好的設施,幫助我們取得更大的突破。”
曾率隊在世界各地征戰的中國蹼泳隊主教練邱亞帝認為,此次比賽的場館在國際上都屬于一流水平,同時場館及周邊的配套,也為運動員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讓大家心無旁騖參加比賽。
能在一屆世運會中連破13項游泳館項目的世界紀錄,讓世界潛水聯合會主席安娜也頗感震驚。在她看來,場館的設備設施和賽會組織,保障了一次精彩的賽事,讓這里成了世界紀錄的“粉碎機”。

對于本屆世運會獲得自由潛水兩枚金牌的中國運動員龍鄧喜來說,能接連斬獲兩金離不開現場觀眾的全力支持。“每場比賽都能看到很多觀眾,場館幾乎座無虛席,從我出場下水到結束比賽,大家的吶喊和鼓勵一路相隨,讓我備受鼓舞。”
成都體育學院場館中心執行副主任蘭仁欽說,從開賽以來,場館售票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有熱血也有溫情,每一場比賽現場,無論哪個國家的運動員出場,現場都以歡呼聲、吶喊聲匯聚愛的力量。
8月10日,意大利殘疾運動員吉安盧卡·維斯孔蒂在成都體育學院游泳館自由潛水項目中首次亮相,有觀眾很快認出:“是那位在世運會開幕式上堅持從輪椅上起身,走完全程的運動員。”雖沒有在比賽中取得獎牌,但這位鋼鐵硬漢在賽后表示,觀眾的笑容和目光都讓他感動和自信,“這是我在成都最大的收獲。”

成都世運會的舉辦,讓超越和夢想在成都體育學院游泳館交織共振,全球友人在這里共享世運榮光。
誰又能想到,5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綠野。
2020年5月,成都體育學院新校區隨成都東部新區的成立而落地開工,2023年正式投用,由此開啟了新區辦賽營城、筑強城市功能的一道時代之門。
全國小排球錦標賽、成都市殘運會、世運會巡回賽相繼落地,各國體育運動隊到這里集中訓練,一場場賽事,觀眾的歡呼聲如大海潮起潮落,如這座城市加速崛起的節拍器,激勵著成都東部新區發展活力。

依托成都體育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功能場館和科教人文優勢,成都東部新區加快建設成都天府奧體公園產業園區,發揮“一山一湖一世園”山水生態本底優勢,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引培國際賽事和高端會獎、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為激發全域體旅消費活力,促進“賽事流量”變“經濟增量”,天府奧體公園打造了三岔湖國際水上運動中心,推出全新的金熊貓水上運動休閑中心、EWAVE動力沖浪基地、索道滑水休閑運動場景,依托世運會水上賽事IP,大力開展水上體育休閑運動項目的體驗與推廣,為成都世運會注入更多活力。

隨著世運會比賽的發令槍響,成都東部新區按下了又一次軟硬件升級后的重啟按鈕。
而在8月11日,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運動項目研究和推廣中心揭牌儀式在成都體育學院舉行,正式宣布落戶成都東部新區。未來,該中心將通過開展運動項目研究、培養下一代運動員、推動運動醫學發展、舉辦世界級賽事以及促進文化交流,契合成都奧體公園的發展方向;通過賽事合作、文化傳播與產業聯動,積極探索文商旅體深度融合新載體,助力成都世界賽事名城建設,持續推動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成都東部新區城市核心區 攝影:郭磊
賽場內外,啟夢想無限,展氣象萬千。一場涌動無限可能的盛會,繽紛綻放,一幅包羅萬千氣象的畫卷,徐徐展開。(來源:成都東部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