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陳昊 成都觀察 楊柳 文/圖/視頻

  8月29日,成都連續第8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局地最高氣溫達40℃以上。連續高溫天氣,成都市民戶外出行面臨考驗。

  出行途中何處“覓涼”?當天,川觀新聞記者走訪成都市多個公交場站、地鐵站發現,涼爽的驛站、專屬納涼區、始發前提前降溫的公交車……處處透出一抹抹“小清涼”。

  位于金沙公交樞紐站的巴士驛站。

  公交:加密班次 縮短市民戶外候車時間

  當天14時許,烈日當頭,川觀新聞記者來到金沙公交樞紐站,進出場的公交車不停穿梭其中。K11線駕駛員陳懿準備駕車始發時,特意提前幾分鐘上車,第一個動作就是按下空調按鈕,“先把車內溫度降下來,第一批上車乘客感覺涼爽些。”

  本輪高溫天氣以來,成都公交集團推出“始發提前制冷”措施,以提升市民乘車舒適度。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室外候車乘客進入始發公交車時,都發出“好涼快啊”的感嘆。

  位于金沙公交樞紐站的巴士驛站。

  送清涼,不只在車內,還有站臺上。公交站臺都在戶外,如何送清涼?“主要是要縮短乘客戶外候車時間。”成都公交集團客運管理部運營管理經理潘欣告訴記者,根據車站攝像頭、公交車載攝像頭采集的實時圖像,再經過智慧運營調度指揮系統進行大數據分析,可對成都市區內上萬個車站進行候車人數統計,“對于候車乘客較多的線路和車站,我們進行臨時調度,動態調整線路發車頻率,盡可能減少乘客在高溫環境下的候車時間。”

  在成都公交集團智慧公交運營調度指揮中心的顯示屏前,潘欣指著K15線“火車北站東”公交站的監控畫面舉例,“在晚高峰的一個小時內,這個公交站的候車人數大量增加,多的時候近百人。”成都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后,成都公交集團在K15線晚高峰時段增加4輛應急疏散公交車(K15A),“空車直接開到客流大的站點,每隔15分鐘發一班車,及時疏散候車市民,縮短候車時間。”此外,成都公交還在高溫天氣加開高峰區間車、大站快車等。最近的8天時間里,該集團共增開200余班次。

  巴士驛站,也有特有的清涼。在金沙巴士驛站,2名工作人員為納涼休息的乘客送上免費礦泉水,驛站里還為乘客提供人丹、藿香正氣液、風油精等。目前,全市范圍內的3個巴士驛站、4個開放式場站微驛站均為乘客提供防暑納涼服務。

  成都地鐵西北橋站B口附近的納涼區。

  地鐵:58個地鐵站設置納涼區

  川觀新聞記者在成都地鐵西北橋站內看到,一處劃定的專屬納涼區內,坐著10余位市民。“這里比家里涼快,還有板凳坐,我們幾個鄰居這幾天都來納涼。”家住西北橋站附近的成都市民鄭學蓮說。

  納涼區位于西北橋站B通道附近,由警戒線和通道分隔開來,納涼區里擺放了20多把椅子,旁邊豎立著一塊溫馨提示牌:“請勿吸煙、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請勿大聲喧嘩、追逐打鬧、赤膊赤腳、隨意躺臥。”“這樣的提示很好,大家也都能文明地享受地鐵站里的清涼,不會對別人造成影響。”成都市民周倩說。

  成都地鐵納涼區溫馨提示牌。

  為什么地鐵站總是這么涼快?成都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地鐵站內設有通風空調系統,可根據站外溫度實時自動調節制冷量,科學合理保障車站溫度和濕度。從2022年開始,成都地鐵就開始在站內開設納涼區。今年夏季高溫天氣持續,成都地鐵的納涼區點位也有所增加,劃定范圍也更科學合理。通過有效管理,納涼人群和通勤乘客被分隔開來,避免了對出入通道和樓梯的占用,保障站內正常秩序和安全運行。

  成都地鐵青羊宮站D口附近的納涼區。

  截至目前,成都地鐵在58個站點設置了納涼區。同時,在全線高架橋站點設置45個空調候車室,內設桌椅、閱讀書籍等設施設備,為市民帶來“巴適納涼”體驗。

  此外,成都13條地鐵線路均上線列車分區控溫功能,對地鐵車輛不同車廂實現“強冷”和“弱冷”分區控溫,乘客可在候車時根據需要選擇適宜溫度的車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