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以智慧環保為支撐,先行先試探索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推動科技賦能,促進綠色與智慧深度融合;不斷完善天空地一體環境監測體系,依托智慧蓉城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軍

  編制美麗成都建設戰略規劃和年度行動方案

  “以智慧環保為支撐,先行先試探索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據張軍介紹,2024年,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將繼續爭取重大項目落地,充分發揮天府永興實驗室等優勢加強生態技術研究創新,加快機動車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積極爭取清華大學環境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落地,加快西南區域核與輻射應急監測物資儲備庫建設。

  同時,爭創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打造“低碳+韌性”雙示范,推廣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EOD) 試點,拓寬生態環境資金支持渠道,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動生態創建,積極爭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縣)建設,全市到2024年底累計達到17個。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還將推進美麗成都建設,編制美麗成都建設戰略規劃和年度行動方案,打造一批美麗城區、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等,探索在生態環境領域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現實路徑,建立健全美麗成都建設實施體系。在污染防治方面,將以Pm2.5和臭氧協同防控為主線,以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治理為重點,加強秋冬季大氣攻堅和分區分時分類差異化精細化協同管控。力爭2024年全年優良天數300天以上,全力消除重污染天氣。

  力爭生態環保和新能源產業規模達2700億元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轉型仍然是明年工作重點。張軍表示,2024年,將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推動建圈強鏈,做大做強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加快國電投(成都) 綠色低碳基金組建,舉辦第五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推動生態環保產業高新技術企業達307家以上,力爭生態環保和新能源產業規模達2700億元。

  同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環評審批制度改革,保障引大濟岷等重大項目落地,推動生態環境服務支撐經濟運行回升向好。開展企業幫扶,鼓勵新建涉氣企業按績效分級管理要求投資建設,優化市級環境經濟績效評價體系,力爭三年內達到10家A級、200家B級和引領性企業,1000家C級企業。

  此外,推動“四大結構”優化調整,在空間結構優化調整方面,完善并更新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推進“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在行業布局、重大項目選址中的應用。在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方面,加快推動家具、人造板、制鞋等行業轉型升級,嚴格工業源新增排放倍量替代。在交通結構優化調整方面,全面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國家試點,加大中心城區一般制造業、商品交易市場、倉儲物流等非核心功能紓解,優化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域。在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方面,制定實施減污降碳提質增效等實施方案,持續深化“碳惠天府”正向引導機制,力爭注冊用戶突破300萬,接續開展近零碳排放區試點創建。

  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恒 攝影記者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