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楊芮雯 省機場集團供圖

  12月7日,成都國際航空樞紐(以下簡稱“成都樞紐”)迎來重要時刻——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總和首次突破7000萬人次,繼上海、北京、廣州之后,在中國內地第4個晉升“七千萬級航空城市俱樂部”。

  機場旅客吞吐量,是機場的重要生產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文明程度、開放程度和活躍程度的重要標志。成都樞紐正在打造中國民航第四極,而成都正式加入“七千萬級航空城市俱樂部”,早已不是一個交通數據那么簡單,辦好一個機場,是為城市打開了一扇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涌入的大門,將推動地區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7000萬”的背后,釋放著超大城市的活力與吸引力。從“城市機場”到“機場城市”,成都國際航空樞紐,正深刻地改變著成都。

  釋放超大城市的活力與吸引力

  各大航司一系列“加碼”成都

  12月7日,成都國際航空樞紐迎來今年第7000萬名旅客,實現繼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后的又一次千萬級跨越,成都成功晉升中國內地“7000萬級航空城市俱樂部”。

  “7000萬”怎么來?成都對航空的熱烈需求,通過一個個數據展現出來:2015年突破4000萬人次、2018年實現了5000萬人次的突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以“平均每三年一千萬”的速度快速發展的效果。2022年,天府機場通航投運一年,實現旅客吞吐量1327萬人次。當年,成都也是全國唯一航空旅客吞吐量超過3000萬人次的城市。

  躍升“七千萬級航空城市俱樂部”,不僅僅代表著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網絡,更代表著一座超級魅力城市的活力與吸引力。

  除了成都大運會,這一年,世界科幻大會、金熊貓獎評選、西博會、雙年展、非遺節等面向國際的重要活動相繼在成都開幕。今年1至11月,成都舉辦各類展會活動993場,參與人數11474萬人次。以“三城三都”為載體,成都對全球敞開懷抱,迫切與世界對話。這其中,機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反過來,眾多展會也為“7000萬”注入了能量。

  通暢的交通,只是城市與世界對話的基本面,對外開放的觸角,需要伸得更長、更遠、更廣。

  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后,成都從2013年開始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緊接著,2019年升級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國際交往更為便捷。

  目前,成都締結國際友好城市100多個,與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關系,在蓉世界500強企業、領事機構數量、新設外資企業等均居中西部第一位。中意、中法、新川等6個國別合作園區加快建設,中日(成都)城市建設和現代服務業開放合作示范項目深入推進。

  今年12月,成都航空市場尤其熱鬧,在這個月里,各大航空公司“加碼”成都市場運營,紛紛開啟冬日新計劃:新開航線、恢復、加密航班接連不斷。

  12月8日,成都直飛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的國際航線推介會舉行,由長龍航空執飛的往返于成都與比什凱克的航班,將于12月12日首航,該航線將會是西南地區唯一一條直達吉爾吉斯斯坦的航線。

  泰國航空也將進一步增加中泰航班,其中,成都往返曼谷增至每周4班;12月8日,川航將開通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直飛越南河內航線;12月20日-明年1月1日期間,成都直飛澳門航線也將新增8個往返航班,覆蓋多個節假日。加飛后,每天成都直飛澳門航班增至兩個。

  同時,川航日前也發布了12月國際/地區航班計劃,本月計劃執飛29條國際/地區航線,覆蓋19個國家及地區。

  持續賦能航空貨運產業

  截至11月完成貨郵吞吐量69.5萬噸

  宜賓森藍科技有限公司從葡萄牙進口非球面光學鏡片,經過再加工,成片會銷往日本、迪拜等國家。因為產品體積小、附加值高,空運成為主要運輸方式,成都機場是繞不開的點;產自阿壩州的鮮松茸深受國外消費者歡迎,通過天府機場,講究口感的鮮貨在采摘當日便可送達海外市場。

  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為四川打通了更多的通道,買賣全球變得容易。航空樞紐,在關注“客”的同時也不能忘了“貨”。

  業內人士分析,成都這座經濟總量超2萬億元、人口總量超2100萬的超大城市,航空貨運具有良好的基礎。首先,成都有足夠的經濟活躍度,這是航空貨運發展的基礎。其次,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的客運活力十足,這將為貨運發展提供動力。

  從貢獻度來看,“7000萬”中,天府機場約4200萬、雙流機場約2800萬,“兩場”基本齊步走。“這是‘兩場一體’協同運行的成效。”四川省機場集團副總經理陳華廣表示,四川對“兩場”有明確功能定位,天府機場重點打造國際客貨運航空樞紐,雙流機場主要運營國內商務航線和地區航線。錯位發展,收到了實效。

  站上新的起點,如何進一步高水平打造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四川省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增強成都樞紐能級、推動干支協同發展、實施‘客貨并舉’戰略、助推臨空經濟建設。

  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累計實現貨郵吞吐量69.5萬噸,同比增長24.2%,較2019年同期增長14.1%,目前在飛國際地區貨運航線增至33條。“成都國際航空樞紐貨運發展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與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實施‘客貨并舉’戰略,推動客貨運發展‘比翼齊飛’。”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都即將邁入航空“第三城”

  有望在5—8年的時間實現旅客吞吐量過億

  業內人士指出,成都航空樞紐“兩場一體”高質量發展邁上“7000萬”新臺階,將進一步促進成都雙機場發揮規模效應,有力推動省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外經貿合作走深走實,進一步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水平建設。

  在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發展研究所(AIR )所長李曉津看來,從全國視角看,這意味著成都“中國航空第四城”的地位更加穩固,并極有可能年內成為“第三城”,將為成都、四川、川渝及至中國西南地區發展帶來新的巨大動力。

  他表示,從曾經的經驗來看,北京、上海在踏上“7000萬臺階”后,機場及周邊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業務量方面,以7000萬基數,按民航平均增長率,年均增長7%就可實現500萬人次的增加,相當于一個中型機場的增量,按這樣的速度,有望使成都在5—8年的時間實現旅客吞吐量過億。

  李曉津建議,站上“7000萬”臺階后,成都樞紐要努力把“航空運輸流量”更好地轉化為“經濟發展存量”,更好發揮民航業對成都、四川乃至整個中國西南地區的賦能作用。一是繼續做大“航空運輸流量”,圍繞市場需求開辟航線、加密航班,吸引周邊中小機場旅客到成都中轉;二是加大轉化為“經濟發展存量”的力量,努力將四川、西南地區的適空行業吸引到機場周邊,將航空經濟發展規律與四川、西南地區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緊密結合,使機場對地方發展的動力作用更加強勁。

  記者了解到,根據計劃,接下來,雙流機場將加快實施提質改造工程,推動歷經85年滄桑歲月的機場“換新顏”,同步推動“北上廣深”等地航線實現公交化運行,拓展“進疆入藏”市場,實現“快線化、精品化”發展;天府機場將加大力度拓展國際航線,持續鞏固東盟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航線,積極復航、新開高質量洲際航線,繼續爭取美國、歐洲等高質量航線航權和時刻,同時著力拓展通程航班產品,深化中轉便利化服務,增強樞紐中轉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