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數百年歷史長河,成都古城墻除北較場西路一段保存完好之外,其他留存不多的遺跡,均是殘垣斷壁或夯土。錦江區書院街道大陸錦江華庭小區北側,便有一段成都古城墻留下的夯土遺跡。近日,在這段古城墻遺跡之上,裝修工人們正在作業,一所茶館即將建成。大陸錦江華庭小區的部分居民對此提出疑問,“這里是古城墻遺跡,可以建茶館嗎?”對此,紅星新聞記者展開調查。

  茶館都成型了,下面不是古城墻嗎?

  大陸錦江華庭小區位于成都錦江區華星路,在歷史上,這里是成都古城墻的東北角。而今,古城墻在這里只剩下一段高聳的土堆。10月24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該小區,業主郭女士指著古城墻遺跡告訴記者,“這里面是就是城墻,外面的磚是開發商后來貼上去的。”

  ▲小區北側的“城墻”

  在現場可以看到,一所茶館即將建在古城墻遺跡之上。在其的東側,是茶館的木質大門,門上寫著“韜瀾薈”。門口,幾名裝修工人手握鋼筋、扳手、抹泥刀正在作業。依靠在古城墻遺跡上的水泥步梯和木質裝飾等土木結構已基本成型。

  沿著步梯而上,古城墻之上的茶館內,水泥地、木地板將原來的泥土地覆蓋,數個涼亭已經搭建起來。地面上堆放著大量竹子,工人們正將竹子應用到進一步的裝修中。

  工人們知道他們作業的地方是古城墻遺跡嗎?兩名工人告訴記者,“不曉得,沒注意”。古城墻遺跡上面可以施工嗎?一名工人回答:“我個人覺得應該是不可以的。”

  該工人還稱,茶館老板也專門叮囑了“不要破壞這上面的磚墻”。

  茶館老板:用地是從開發商那里租的

  茶館的修建,遭到了大陸錦江華庭小區部分居民的不滿。其中約50名業主拉了個微信群討論這件事情,首先是北側的那段高聳的土堆(古城墻遺跡)歸屬問題。他們表示,經過長達一年時間的奔走,詢問了當地街道辦事處、規劃局、城管等多個部門后,得出結論:其歸屬是政府公共用地(公共綠地)。

  而“韜瀾薈”茶館老板劉先生告訴記者,其歸屬在政府,被開發商(四川大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使用管理,而他自2018年起,從開發商處租用了這塊地。

  部分業主還表示,去年,茶館老板曾想在古城墻遺跡上開餐飲店,做烤全羊、柴火雞,也讓業主們很擔憂噪音擾民、油煙污染和古跡的保護問題。對此,劉先生告訴記者,去年確實曾做過柴火雞,但做的時間不長,當時晚9點打烊,而柴火雞也不是用的真柴火,而是用電,因此不存在噪音擾民和油煙污染問題。

  ▲古城墻遺跡上正在裝修茶館

  對于古跡的保護問題,劉先生表示,2018年,他從開發商處租用了原售樓部,用來給其合伙的一個律師事務所做辦公室。他說,在他接手之前,土堆上面是荒地,有大量垃圾,他花了數萬元進行環境改造。他寄希望于做餐飲、開茶館挽回投資,但也困難重重。

  部門回應:已要求停工,將保護修繕

  2021年,紅星新聞曾對大陸錦江華庭小區北側那段高聳的土堆(古城墻遺跡)的歸屬權等問題做了詳細報道:交房15年,建在古城墻上的售樓部竟還沒拆!成都一小區遭遇綠地“羅生門”。

  錦江區規劃局詳規科科室負責人表示,按照現行的規劃,大陸錦江華庭小區北側確實有一片公共綠地,而且按照現行的測算辦法,代征綠地并不能算作小區綠化面積。這位負責人也表示,不同歷史時期的測算方法并不相同,小區建設時這塊公共綠地的管理辦法還要看當時的文件如何處理。

  ▲房地產開發商與當時的國土資源部門簽訂的協議

  那段高聳的土堆到底是不是古城墻遺跡?哪部分是?對此錦江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陸錦江華庭小區北側確實是一段古城墻遺跡,“古城墻中間是夯土,外面是包墻磚,現在基本只有夯土了,沒有城墻磚。”

  紅星新聞記者也通過業主和劉先生了解到,現在的“城墻磚”為原開放商建造。

既然那段高聳的土堆確為古城墻遺跡,那么遺跡之上是否可以用于經營活動?對此,錦江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表示,10月24日,該所工作人員前往該遺跡處,要求茶館方將“所有東西全部拆除”,還要求“恢復原狀”。下一步,該所將對此處古城墻遺跡進行保護修繕,“這是城市的地標建筑”。

  據悉,去年1月1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成都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保護范圍(共25處),其中明確:

  成都古城墻(水東門段、青蓮下街段、華星路段、北較場段、西較場段、下同仁路段、中同仁路段):保護范圍為文物本體占地范圍。

  正科甲巷唐宋遺址:保護范圍為遺址本體。

  也就是說,華星路段錦江華庭小區北側的古城墻名列其中。

  保護修繕之后,是否還可以進行經營活動?錦江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文物是可以進行利用的,但也需要保護修繕后才能利用,而且要按照相關規定利用。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