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各大城市產業招引同場競技的關鍵年,成都表現如何呢?

  日前,仲量聯行重磅發布了《成都產業辦公樓白皮書:重新定義產業辦公》,全新納入1,187.7萬平方米產業辦公樓樣本,其中,科技互聯網行業占比29.6%,穩居全口徑樣本需求首位;其次,地產建筑行業、金融業、專業服務生物醫藥等行業脫穎而出。

  二十年間,成都產業辦公存量高達1,187.7萬平方米

  伴隨供給側連續多年輸出大規模、高周轉、同質化的產辦增量,產業辦公載體亦亟需跟上產業轉型步伐、匹配企業發展需求。

  二十年間,在成都,承擔高新技術孵化的天府軟件園、青羊工業總部基地以及火炬動力港等園區項目開始陸續建成投用。

  2010年,成都優質產業辦公樓當年增量面積近百萬平方米,開啟產辦市場開發序幕。以優質載體承接高新技術產業,成都的科技轉型之路也由此展開。

  2010-2016年間,成都優質產業辦公樓供給側維持高位,7年間增量高達418.9萬平方米。自2017年起,成都的產業布局進一步向南延伸,從大源到新川創新科技園,再到天府新區西博城區域,見證成都產業招引的成績。截至目前,成都入庫產辦市場總存量高達1,187.7萬平方米,而符合仲量聯行定義的優質產業辦公樓的總存量已升至862.5萬平方米。

  成都產業辦公TOP50:

  科技、建筑與金融構筑產業主線,醫藥產業脫穎而出

  白皮書對成都“產業辦公”概念進行系統性梳理,并重新定義產辦市場及載體細分,全新納入1187.7萬平方米產業辦公樓樣本,疊加甲乙級商業辦公樓市場現存量,首次發布高達2331.9萬平方米的成都辦公樓市場全口徑存量數據。

  白皮書顯示,在成都,科技互聯網行業占比29.6%,穩居全口徑樣本需求首位;在優質產辦樣本中,科技公司需求占比更是高達42.0%。科技互聯網絕對領先的排名再次向市場彰顯成都之于中國西部的科技之都、互聯網之城的發展優勢。游戲公司、軟件企業、后臺中心及互聯網總部企業構筑成都產業辦公需求核心基石。

  地產建筑行業存量優勢持續,全口徑樣本需求占比達16.5%,位居第二;在優質產辦樣本的需求占比為13.7%。擁有常住人口2,126.8萬,成都住宅開發長期發展基礎面穩健;商業地產領域,甲級辦公樓存量全國第五,優質零售商業存量全國排名第三,經濟可持續增長支撐成都地產建筑業長效發展。

  生物醫藥脫穎而出,在全口徑樣本需求中排名第五,在優質產辦排名第三。成都生物醫藥科研力量雄厚,四川大學生物醫藥工程學科位列全球前十,華西醫院全國綜合排名第二。

  針對今年產業辦公樓Top50企業客戶榜單情況,仲量聯行華西區商業地產部負責人鄧艷萍分析到:“伴隨企業角色由租賃方向業主方轉變,其辦公租賃、物業、內部空間管理的復雜程度也將呈指數增長。或建立不動產管理機制,尋求第三方咨詢進行梳理,或使用技術平臺進行管理賦能,頭部企業的不動產管理研究預計將是未來市場重要趨勢之一。”

  成都辦公樓子市場市場擴容:

  生物醫藥布局新川,“軟硬”科技分布大源、高新西區

  在此報告發布前,成都甲乙級商業辦公樓市場由8個辦公子市場構成,即市中心、人民南路、金融城、大源等。在擴容產業辦公樓樣本后,原有八大子市場已無法呈現辦公樓市場全貌。基于此,仲量聯行對成都辦公樓子市場進行重新定義,并劃分為四大一級片區和20個二級子市場。

  大源:作為軟件、游戲等科技互聯網產業的主要聚集區,大源子市場產業要素完整、氛圍濃厚。在增添約200萬平方米產業辦公后,其科技互聯網產業占比再次提升。截至目前,該區域全樣本樓宇中,科技互聯網占比達48.2%,而在產辦樣本中該比例更是高達69.4%。

  新川:坐擁OPPO、愛奇藝等總部以及阿斯利康醫藥、成都倍特藥業等醫藥行業頭部,新川的科技與生物醫藥兩個戰略新興產業特征明顯。供應端看,當前該子市場仍在加速建設中,未來四年新增供應預計近200萬平方米,其產業吸引力將持續領跑全市。

  高新西區:與大源“軟科技”特征不同,高新西區作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的主要承載體,聚集了英特爾、華為、富士康、德州儀器等電子信息龍頭企業,初步形成涵蓋IC設計、晶圓制造等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網絡通訊為主導的產業生態圈雛形初現。其產辦中科技互聯網行業占比高達70.6%,其中智能制造占比47.5%,在全城中首屈一指。

  仲量聯行華西區研究部負責人朱建輝表示:“‘產業’與‘辦公’是內核與載體,是軟實力與硬件載體的結合。中國經濟進入經濟轉型、產能煥新的關鍵階段,‘軟硬兼施’是各地產業招引的核心。同時,辦公空間與載體離不開空間運營。從產業鏈及企業需求出發,深挖增量產業的辦公需求,是產業辦公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此外,除了《成都產業辦公樓白皮書》的發布,在一同召開的睿見論壇之“REDEFINE 煥新成都產鏈 · 重構城市價值”上,針對中國進入經濟轉型、產能煥新的關鍵階段,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還提到,“從長期趨勢來看,預計中國將繼續依靠科技創新、內需拉動的雙輪驅動來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增強內生動力、促進經濟轉型、推動綠色低碳,并形成對內聯系緊密、對外高度開放的城市群發展新格局。”

  針對房地產市場趨勢,他強調,“在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下,房地產政策的適時調整、升級優化、因城施策、精準施策,將和各項積極因素一起支持房地產市場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韓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