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余如波 攝影 吳楓(除署名外)
成都大運會籃球項目比賽正如火如荼進行。不少觀眾注意到,每場比賽賽前、賽中,總有一位主持人為現場實時播報比賽進程;更重要的是,還負責調動觀眾情緒,為雙方球員加油助威,帶領吉祥物“蓉寶”與大家互動。這個場上的“氣氛組”角色叫做MC,即“麥克風控制者”(Microphone Controller)。
本屆大運會,負責鳳凰山體育公園籃球館MC工作的,是來自湖南的鄭齊。8月1日工作間隙,鄭齊接受了川觀新聞記者采訪,揭秘MC工作不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談幕后工作:播報姓名先得“鸚鵡學舌”
鄭齊原本是一名配音演員,服務于廣告、影視等行業,大約八九年前開始從事體育工作,包括體育解說和湖南本省籃球俱樂部比賽的現場MC。“之前成都大運會組委會,包括體育展示團隊看到我們湖南主場的比賽,特別喜歡我這種風格,2021年就邀請我參加大運會,到青白江等地參加各種測試賽。”

鄭齊和“蓉寶”與觀眾互動
鄭齊入選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大運會MC要求具備中英雙語能力,而他恰好擁有留學背景。出色的個人能力,讓鄭齊被分派到鳳凰山體育公園籃球館,大運會期間,這里總共將進行20場比賽,包括最后的決賽。
不過即便英語能力突出,鄭齊還是在賽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比較有壓力的是,每一場比賽前都要確認球員名單和讀法。”據他介紹,大運會要求用盡量貼近參賽運動員母語的方式讀出球員名字,因此日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語言就成了挑戰。每次賽前,他們都會邀請參賽球隊教練拍一個視頻,把本方隊員的名字念一遍,4個大運會籃球場館的MC便根據視頻去學、模仿。

鄭齊出現在鳳凰山籃球館斗屏上(受訪者供圖)
鄭齊介紹,籃球館MC通常有兩種類型。其一是主場類型的MC,重在充分調動現場觀眾情緒,并實時對比賽情況進行評述;而他此次承擔的大運會MC工作,則可以稱為賽會制的MC,更側重于在比賽期間與觀眾互動,帶領他們宣泄情緒,對比賽過程傾向于簡單的技術播報,較少摻雜個人情感色彩。作為賽會制MC,如果在比賽中過多帶入主觀情緒,過于傾向某方,其實是一種不太專業的表現,可能遭到賽事主辦方的批評。
談現場氛圍:成都的觀眾真是太炸了
與籃球比賽電視轉播的解說員、評論員不同,籃球館MC只服務于現場觀眾。
“解說員相對來說要做更多對比賽狀況的評述,比如1號傳給2號,2號投籃不中,3號搶下籃板,等等。”但現場MC不必如此,只需在進球后呼喊相應球員的名字、號碼,以及播報比賽中的犯規、換人、暫停等等,帶領觀眾為球員加油助威。”鄭齊說。

鄭齊在比賽中與觀眾互動
對于此次大運會籃球比賽現場氛圍,鄭齊的印象非常深刻。“成都的觀眾真是太炸了!”他說,不管對陣雙方是什么球隊,現場都坐得滿滿當當,而且觀眾們都愿意配合他的調動,將賽場氛圍一遍又一遍推到頂點。“觀眾的配合度、包容度和熱情,在國內不說是最頂級的,也屬于‘天花板’梯隊了。”
就硬件設施而言,鄭齊表示,鳳凰山體育公園籃球館也屬于國內頂尖。“1.8萬人的容量,加上斗屏、環屏、音響設備、燈光設備,給觀眾和我們提供了絕佳的保障。”

鄭齊與“蓉寶”玩偶合影(受訪者供圖)
此次大運會,鄭齊提前十天就來到成都,進行彩排和測試工作,籃球決賽結束后才會返回湖南。“所有的播報內容,都是精雕細琢,慢慢磨出來的。因為這種國際性賽事,對于用詞有著非常嚴格的標準和要求。”
MC僅僅是一個幕后崗位,此外,他所在的整個體育展示團隊還要共同完成現場燈光秀、宣傳片、音樂音效的準備、修改、調試、播放,以及吉祥物出場、籃球寶貝表演等工作。“1分20秒的燈光秀,我們從一開始到最后定稿,一共修改了60多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