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軌道集團獲悉,截至目前,成都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項目封頂車站突破99座,市域鐵路封頂車站達7座,總數突破106座,盾構完成掘進總量的87%,機電累計進場79座車站、10座主所、8座車輛基地;18號線三期已完成成都軌道交通首個四線換乘地鐵車站主體結構封頂;19號線二期已移交進入運營籌備階段。
此外,市域(郊)鐵路成資線隨著7座車站封頂,已全面進入機電施工階段;市域(郊)鐵路成眉線紅蓮站、音樂廣場站已完成打圍,興隆湖西站、眉山東站已進入圍護結構施工,秦皇寺站正進行基坑開挖;市域(郊)鐵路成德線韋家碾站、斑竹園站、四川建院站等9個點位已實現一期打圍。

▲成都軌道交通建設施工現場
“一站一景”彰顯天府文化底蘊
據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項目負責人介紹,今年將開通的19號線二期車站以“水潤天府、生態成都”為主題,以“天府之國、治水文明史長卷”“生態科技創新”等為題材,體現現代建筑的簡約、韻律之美,展示成都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名片。
在線路修建過程中,通過“一站一景”方式,充分將站點的裝修設計與站點所在地的歷史文化、商業文化、美食文化、城市特色、民風民俗、自然風光等深度融合,并采用玻璃、馬賽克、燈具等多種材質,從色彩搭配、細節描繪、情感表達、工藝形式等方面,極力營造出國際范的天府文化名片、蜀都風韻的流動博物館。
不僅如此,在已經建成的線路中,市民游客可以在金沙博物館站、皇花園站、寬窄巷子站等站體會古蜀先民平凡的勞作、“花重錦官城”的繁榮景象及老成都市井生活;在錦城廣場東站、孵化園站、西博城站等站感受科技創新帶來的未來感、炫酷感;在理工大學站、熊貓大道站領略幽藍壯麗的河山、深邃迷人的星空、成群結隊的恐龍和憨態可掬的熊貓……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地下藝術走廊”,正向世界展示著這座千年之都的獨特魅力。

▲以“水潤天府、生態成都”為主題的19號線二期車站
創新推進綠色低碳施工
落實環保節能理念
在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華西壩站施工現場,圍擋周邊的噴淋全面開啟,焊煙收集器持續運轉……軌道交通施工現場呈現出一派“綠色”建設繁忙景象。
據成都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土建階段項目,該集團所有建設工點開啟“綠色”建設模式,減少碳排放,全力推行濕法作業,對產生噪聲的建設設備增設隔離罩、安裝消聲器,嚴格落實環境保護及文明施工管控要求;針對機電裝修項目,不斷完善和優化包括通風、給排水、供電等十余項專業系統,真正做到綠色施工、環保施工、節能施工;依據不同的車站布局、照度需求,個性化定制照明節能模式,對照明系統實現合理調配,達到環保節能目的。
此外,采用“分段分期、動態打圍、及時退圍”方式,推動建設完工的項目第一時間完成退圍及市政道路、園林綠化恢復,確保成都大運會期間周邊交通順暢、環境整潔;針對圍擋噴淋過高,水霧對行人通行造成不便的問題,在規定范圍內及時調整噴淋位置,減小噴淋壓力,讓市民“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心美好;開設軌道建設熱線(028-61639000),增設“聽音百姓 共創文明”市民意見反饋渠道,及時解決市民群眾需要。
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恒 圖據成都軌道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