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文/視頻
“你看,這是我畫的手術操作示意圖。”1月6日上午10時,省人大代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正在辦公室為下一臺手術做準備。在一個脊柱矯形工作群,他提醒其他醫生“整個操作小心謹慎看清脊髓,小心置釘”。最近,科室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增多,梁益建也在帶領團隊和其他科室一起對患者進行會診。
多年來,梁益建養成一系列“習慣”——保持睡4個小時習慣、術前一晚花1—2個小時準備、花1—2小時鍛煉身體,這些“習慣”的養成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作為國內頂尖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梁益建讓上千名脊柱畸形患者“挺直脊梁”。

除了治病救人,一年來,梁益建還在思考“醫生”這一角色如何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梁益建看來,老百姓最關心誰是優秀的臨床醫生?誰能治好病?他發現,目前臨床醫學領域的權威專家還相對較少,同時部分醫生臨床技能不足、部分醫院臨床培訓不夠。
采訪中,梁益建談到令他感觸頗深的一次經歷。“我去一個縣的醫院進行骨科指導,對方說他們最需要我們支持‘科研’。這讓我思考,縣醫院為什么這么重視科研?”后來,梁益建了解到,很多醫生如果不做科研,會直接影響到收入、職稱或學科建設結果。在梁益建看來,作為人民醫院,重點應該是給人民看病,因此他建議適度調整醫護人員的培養與考評方式。
“在醫生培養上,應讓醫生回歸治病救人的本質。醫生就該看病,醫學教授就該帶學生,醫學研究員就該搞基礎科研。一個人很難同時是一個好的科學家、好的臨床醫生和優秀的教育家。”梁益建建議,應在醫院培養更多優秀臨床醫生、臨床醫學家和醫學大師。“每個醫生精力有限,作為醫生就該為人民看好病,學好本領。”
在關心患者的同時,梁益建也很關心在防疫救治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每人每天至少吃兩個雞蛋,喝250毫升牛奶,這是‘紀律’,希望大家聽得進去。”梁益建經常在團隊群里面叮囑醫護人員提高自身免疫力。
展望
希望我們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優秀臨床醫生、臨床醫學家,為人民服好務。相關部門或機構能分階段給予抗疫醫務工作者獎勵,關心關愛醫護人員。我準備將這兩個“聲音”帶到今年省兩會上,為健康四川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