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第一次上坡不順利,沒壓到線,直接沒過。”第二次機會,小海更仔細地去把握時機壓線,但還是差了50厘米,好在單邊橋和繞樁都順利通過,考官讓小海停好車,去簽字確認成績。這也意味著小海很快能拿到自己的摩托車駕照。

  “考試的確是一個精細活,考過有運氣加持。”小海稱,但是“練考區別不大”,考試場地的條件還好些,比如樁與樁之間的距離要寬10厘米,有小差錯能及時調整,繞樁更加順利。

  考完駕照后,小海打算買一輛中排量的摩托車。小海表示,買車也許用來上班代步,更多的時候,約上朋友跑跑山、找場地練習特技,去感受風和自由。

↑小海在坡道上練習↑小海在坡道上練習

  教練:只要熱愛摩托車,都應該終身學習

  雙流的這家訓練基地的張教練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從事摩托車行業已經十年,當教練也有七八年。因為重慶沒有“限摩”,在那邊做了五六年。2020年,趕上成都摩托車興起的風口,就來雙流開了駕校。

  不下雨的時候,張教練基本都在基地教學,“多的時候十幾二十個人,少的時候一個兩個”,教練員一個月能掙七八千元,很少能過萬。

  報名駕考的學員,一般只教基礎操作和駕考科目,比如油門控制、坡道起步、繞樁等等,目標明確、上手快。因為考試使用三輪摩托車,比較穩,容易操作,學員基本沒有學不會的情況。“學員大部分是40歲以下的,女學員約占三分之一。”年輕人常常先從朋友那里自學,教練要糾正學員“我學過了,就不用再學技術”的觀念。以學員小海舉例,他自稱高考后就學過摩托車,屬于天賦較好、無師自通的一類,但同樣需要勤懇練習考駕照技術,讓他明白以后要學的還多。

  張教練提到,前段時間江蘇女網紅騎行的事故在摩托車圈子引起了不小震動。教練們認為,這位網紅沒有學過摩托車,不僅沒有戴齊護具,甚至直接超越實線逆行,釀成慘劇。

  談到市面上常見的“一天拿證”,另一位專攻“道路安全駕駛培訓”的王教練有話要說。他表示,駕考培訓只是一個入門,摩托車行業的培訓五花八門,各家理念也不同,學員要根據自己需求選擇。

  王教練表示,“一天拿證”“三天包會”很多是商業運營的噱頭,“有的老板都不一定懂摩托車,文案是銷售想出來的”,本質上也是駕考培訓。

↑駕校張貼的駕考說明↑駕校張貼的駕考說明

  王教練稱,摩托車是一項復雜精細的技術。作為20多年的駕駛員,自己也在不斷學習眾多新一代車型的操控細節。“很多復雜的路況,需要剎車、油門、重心、離合多項的配合,包括感受摩托車的減震等等,是需要剛拿證的新手自己學習摸索的。”

  在“安全駕駛培訓課”上,他也在探索駕考外的摩托車教學:強調城市駕駛的要領,設置圓木、輪胎等作為障礙模擬復雜路況,也會帶領學員去騎行非鋪裝道路。周末,以俱樂部的名義組織“自愿參加風險自擔”的大邑縣藥石巖騎行,作為教練帶隊的“實戰拉練”。

  “我騎摩托車有100萬公里以上,從來沒進過醫院。任何技術不是一天速成的,不管是新學員還是我們老教練員,只要熱愛摩托車,都應該終身學習。”王教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