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間,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132天增長至299天,PM2.5濃度累計下降58個百分點;市控以上斷面優良水體率由71.1%提升至100%,黃龍溪出境斷面實現‘劣Ⅴ類變III類’的歷史性跨越;規劃建設全球最大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和全球最長的公園城市綠道,森林覆蓋率40.33%,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88%……”10月12日,在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用這一組亮眼的數據,詮釋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所取得的歷史性成績。

  張軍說,非凡十年,成都始終牢記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國之大者”,書寫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成都篇章,“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里的幸福成都”特質越來越鮮明。

▲成都,鱗次櫛比的都市建筑和雪山。資料圖 王效 攝▲成都,鱗次櫛比的都市建筑和雪山。資料圖 王效 攝

  關鍵詞: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

  從“規劃圖”逐步變成“實景圖”

  “這十年,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在成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睆堒娬f,成都統籌生產、生態、生活空間,頒布全國首部公園城市建設條例,制定《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行動計劃(2021—2025年)》,全面構建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支撐體系,大力推動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三個做優做強”,統籌推進空間、產業、能源、交通運輸“四大結構”優化調整,以建圈強鏈理念加快推動產業生態圈和重點產業鏈成勢發展,深入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打造天藍、水清、土凈、無廢的美麗蓉城。

  十年間,成都產業結構優化、創新活力旺盛、區域布局協調、城鄉融合發展、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圖景更加亮麗,推動城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范區、城市人民宜居宜業的示范區、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示范區逐步從“規劃圖”變成“實景圖”。

  關鍵詞:生態環境改善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132天增至299天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是這十年間成都最“出圈”的名片,藍天白云成為市民朋友圈的“??汀?。在張軍看來,這都源于這十年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在成都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這十年,成都持續深入打好錦城藍天、蓉城碧水、天府凈土等十大攻堅戰,堅決抓好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深入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建設,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成效通過數據對比更為直觀。張軍介紹,十年間,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132天增長至299天,PM2.5濃度累計下降58個百分點,“窗含西嶺千秋雪”勝景常現;市控以上斷面優良水體率由71.1%提升至100%,黃龍溪出境斷面實現“劣Ⅴ類變III類”的歷史性跨越;規劃建設全球最大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和全球最長的公園城市綠道,環城生態公園成為超級綠環,森林覆蓋率40.33%,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88%。創建天府錦城、錦江公園等10個國家級生態價值轉化示范區和23個公園城市示范片區,人民群眾良好生態環境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關鍵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0.8%

  “這十年,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在成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是最持續的生長動能,煥發了實踐新生機?!睆堒娬f。

  圍繞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成都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經濟總量從8000億元躍升至1.99萬億元,居全國城市第7位。三次產業比重優化為2.9:30.7:66.4,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電子信息萬億級產業和8個千億級產業能級不斷提升,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兩位數增長。

  圍繞創新驅動策源和創造提能增效,四川天府新區綜合實力邁入國家級新區第一方陣,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扎實推進,天府興隆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中科院成都分院、成都超算中心、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等一大批“國之重器”拔節成長,國家級創新平臺增至200余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7800余家,市場主體達到332萬戶,人才總量攀升至587.6萬。

  十年間,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0.8%,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升至62.6%,軌道交通通車里程558公里,“5+1”區域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提高至60%,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