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安置小區恢復正常生活

  可散步可鍛煉,戴上口罩“不打堆”

  “麻煩出示下核酸報告。”9月7日上午8時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新津區永商鎮雙槐新居小區,人員已經可以正常進出。凡是進入該小區的居民,均需出示24小時核酸檢測報告,還要測量體溫。

雙槐新居小區,進入小區的居民正在測溫雙槐新居小區,進入小區的居民正在測溫

  據了解,除了每天核酸檢測期間,小區平時的進出人數并不多。“基本上就是上班的或者出去買菜的,大家還是很注意,盡量減少外出。”小區物業何經理說。

  小區外圍仍有兩個檢查點,主要針對進入小區的車輛,對相關人員進行24小時核酸報告查驗。社區網格員鄧國娥說,掃碼查驗和測溫后,就可以進入小區了。

  “我們嚴格執行憑‘出入卡’進出小區這個政策,小區志愿者和保安隊都會提醒大家不要在小區里‘打堆堆’。”雙槐新居的物業負責人廖宇說,每天,他們都會在單元公示欄和業主群及時向居民們發布相關防疫通知。“這是一個集中安置小區,總共1273戶,光是老年群體就超過30%,在防疫這個環節,工作量要更具體一些。比如,有些老人不會用智能機,我們就讓他們帶上身份證,核酸檢測之后不僅會粘貼一張小貼紙在老人的手臂上,也會發送短信到他們手機里,這樣更方便大家進出。”

  廖宇說,逐漸有序恢復正常生活后,小區防疫并沒有放松。這幾天,每天都在做核酸檢測,“我們物業也和社區志愿者繼續在小區里巡查,大家鍛煉身體、散步,做做健身運動都可以,但是每個人還是需要戴好口罩,不要一堆人聚在一塊兒就行。”

  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小區里的居民也感到開心,大家都很自覺地在核酸檢測時保持一米線,在公眾場合戴上口罩做好基本防護,“相信我們很快就可以去館子里吃魚頭火鍋了。”小區居民柳樹芬說。

志愿者王圓夏(左)正在核酸采樣點服務志愿者王圓夏(左)正在核酸采樣點服務

  “00后”王圓夏居住在新津永商鎮岷江小區。9月7日零時,該小區除40棟及底商外,都已經轉為低風險區。作為大學應屆畢業生,王圓夏就職于一家醫藥科技公司,剛上班一個多月就收到了小區需要封控管理的通知。

  “因為我比較年輕嘛,想著為小區做點事情,就報名當了志愿者。”王圓夏說,從8月30日開始,自己便加入了小區的志愿者隊伍,主要負責核酸信息采集和維持核酸檢測秩序。“由于現在公司還沒有開始上班,所以我還會繼續做志愿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