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道路、軌道體系

  將構建1000公里自行車骨干路網

  如何筑強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城市路網體系承載能力是關鍵之一。夏先義介紹,接下來,成都市中心城區將全面建成“環+射”快速路、主干路網體系,并梳理整合、挖潛利用既有道路交通資源,形成有機接駁、高效循環的交通體系。

▲杉板橋路二環路至中環路段已基本建成▲杉板橋路二環路至中環路段已基本建成

  城市新區將科學統籌片區交通資源的規劃、建設、運營,合理布置道路、軌道、公交、慢行和靜態交通系統。

  郊區新城將加快推進東西城市軸線、天府大道北延線等對外大通道建設,加快構建產業功能區骨架路網,打通區域“斷頭路”,促進區域快速互聯互通。

  同時,成都還將突出“公交優先、慢行優先”理念,推廣街道一體化建設,整體打造街道“U”型空間,完善城市道路便民服務設施、無障礙設施,系統完善自行車道、人行道、過街設施等慢行交通系統,構建1000公里自行車骨干路網。

  而在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體系方面,成都接下來將完善骨干通勤和外部高效聯通的軌道網絡,加強城市新區與中心城區的聯系,加快推進當前在建的8號線二期等8個城市軌道項目和成資、成德2個市域鐵路項目建設,推動人民北路站、陸肖站、邛崍站等33個TOD綜合開發項目建設。

  為筑強市政基礎設施,成都還將推廣地下綜合管廊等新型基礎項目建設。將在城市道路建設中推廣“多桿合一、多箱合一、纜線共廊”,配套建設城市道路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設施設備,協同發展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為智慧城市感知設備提供基礎條件。

  加快城市有機更新

  2022~2025年,全市計劃實施老舊院落改造2242個

  加快城市有機更新,也是接下來成都全市住建系統工作的重要著力點。一方面,將以安全基礎兜底為前提推進老舊院落改造,另一方面,將以功能品質提升為目標開展片區更新。

  針對老舊院落改造,將把房屋安全、燃氣、電力、防澇等作為改造的首要基本內容。大力推進小區污水管網排查治理,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在此基礎上,將完善提升小區適老適幼、無障礙改造,加快增設充電樁,營造全齡友好、綠色低碳的居住環境。2022~2025年,全市計劃實施老舊院落改造2242個,涉及居民近23.28萬戶。

  針對城市有機更新,將聚焦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疏解與加快推進四圣祠片區、少城片區、華西壩片區等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加速實施蓉北商圈、太平寺等重點區域城市更新,構建國際交往、現代服務、文化傳承、時尚消費等多元產業載體和公園城市場景。

  將推動城市新區片區間協同發展,加快推進天府新區華陽濱江單元、東部新區三岔街道、高新區濱江中和老碼頭片區等項目,打造歷史與現代、生態與人文、生活與消費相融共生的高品質活力城區。

  還將支持郊區新城深挖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加快呈現彭州龍興寺片區、邛崍大北街-興賢街片區等試點示范項目,打造以歷史建筑、歷史文化街區等保護更新為主的特色街區、特色項目。

  提高城鄉建設水平

  建立差異化城市體檢指標體系

  如何提高城鄉建設水平?記者了解到,成都自2019年以來已經連續三年作為住建部的試點城市開展城市體檢工作。接下來,成都將聚焦“城市病”,推動城市體檢整改閉環,建立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差異化的體檢指標體系。體檢成果與項目生成將充分銜接,以問題為導向確定城市補短板項目和城建項目。

  另一方面,將聚焦綠色低碳安全,持續推進中心城區和城市新區的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和居住建筑綠色化改造,構建住建領域低碳排放綜合監管平臺,加強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郊區新城將開展建設評價,從發展水平、縣城建設、鄉鎮建設、村莊建設、農房建設等方面對郊區新城量身定制建設評價內容,構建城鄉一體的體檢指標體系。

  此外,成都將著力促進市民職住平衡,大力推進未來公園社區建設,統籌提升公共服務、綠色生態、交通出行、基礎設施、管理體制5個建設維度水平,打造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居住區樣本。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