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于4月26日開幕。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武侯區玉林街道黌門街社區黨委書記申民輝在聆聽《牢記囑托 踔厲奮發 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報告后,在這句話下勾劃上重點:

  “成都將堅持以‘智慧蓉城’建設為牽引,全面推動城市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轉型,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

  這給申民輝在社區治理工作中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如果能夠將‘智慧蓉城’體系延伸到基層末端,構建社區小區‘管用’的信息平臺,實現數據共享,那么能切實為社區工作者減負,給社區治理帶來極大的助益?!彼f。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 申民輝▲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 申民輝

  談社區治理:

  邀請社會各方多元化地參與社區服務

  在代表團會后,申民輝被多名其他代表團團圍住,不少代表拿出手機來記下申民輝的聯系方式:“申書記,我們社區要好好學習你們的社區治理經驗,多聯系哦。”

  申民輝所在的黌門街社區是大家眼中的“網紅社區”,“奶奶廚房”“黌門e家園”“愛心慈善超市”“中外友誼之家”“四點半學校”等品牌不斷打響。

  “奶奶廚房”的誕生是為解決空巢老人吃飯問題,黌門街社區以“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的方式引入老年志愿者,進而形成社區公司化治理,成為如今的“奶奶名廚”社區餐廳。如今,街鄰相助,鄰里相幫成為一段佳話。

  “醫療+養老”也是黌門街社區的一大特色。社區利用鄰近華西醫院的地理位置優勢,整合醫療資源,創辦了成都市首家社區企業——四川黌門居民服務有限公司,興辦了社區養老院,提出了“兩高兩術加一養”的服務模式,即高齡老人,高危老人,手術前,手術后,康復康養?!盀檩爡^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生活照料和臨終關懷,受到居民的歡迎。”

  申民輝已從事社區工作20余年,多年來,他邀請社會各方多元化地參與社區服務。在申民輝的帶領下,社區逐漸培育發展了50余家專業性社會組織,社區的各個辦公室也全部改造成活動室和功能室。

  生活在社區中,居民有著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居民還留下一首黌門街打油詩:菜買鮮糧買干,收個破爛用指尖,家務事有人幫,便利服務一大筐。

  談未來期待:

  聚焦智慧社區建設 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在此次黨代會上聆聽了報告后,申民輝對于社區未來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期待。

  “在疫情常態化下,報告提出構建以‘智慧蓉城’為牽引的超大城市治理體系,我非常贊同。”申民輝對報告提出的“智慧蓉城”感觸頗深?!榜雎犃藞蟾婧?,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智慧社區建設刻不容緩,通過技術賦能與運用創新,為社區減負、提能、增效。”

  申民輝以疫情防控工作舉例,他告訴記者,疫情發生以來,社區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承擔著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社區排查管控的兜底工作。申民輝說,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社區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拜爡^內流動人員多,民宿、網約房多,動態管理難度大,每日華西醫院就醫及陪護的流動人口達10萬余人。對于社區來說,社區基礎數據不全,人員信息需求掌握不精準,常常存在大量重復勞動。”

  “比如我們社區一共有20多個平臺,不同的平臺都要求社區層面收集數據,可這些數據不互通,而且我們收集、上傳了之后,也無法得到最終的數據匯總。”申民輝說,“很多條線的數據都是社區采集報送的,但是沒有在社區沉淀,也不能為社區所用。”

  在申民輝看來,“‘智慧蓉城’體系延伸到基層末端,構建社區小區“管用”的信息平臺,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叭绻诂F有自下而上的采集報送數據體系的基礎上,構建自上而下共享賦能的數據運用體系,就能切實解決社區重復上門、天天敲門、居民抱怨的現狀,切實為社區工作者減負。”申民輝對此十分期待。

  紅星新聞記者 彭驚 攝影記者 呂國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