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建設方艙醫院真的難度那么大嗎?了解的人都知道,難的不是技術,而是與時間賽跑。
累嗎?撐下去!難嗎?想辦法!委屈嗎?咽下去!我們的目標只有四個字——按時交付!
——摘自中建三局援建人員周玥所作《給每一個閃閃發光的你》
進入援建場館,援建團隊進行了簡單的“誓師”。
“我父母在武漢疫情的時候感染了,當時我正在建設火神山醫院,建好后,我父母被轉進醫院治療直至病愈。早點建成,就能早一點收治病人,我們必須要快!”
“我以前出差來過上海,這里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這次來,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一定要快點、再快點完成才行!”
樸實的話語,就像樸實的成都方言,滿含情意,滿帶豪邁。
根據指揮部統一安排,成都援建團隊主要參與5號館一層、二層的水電風系統安裝施工。

7日下午,指揮部下達了緊急任務——完成5.2館區通風系統的制作安裝。通風系統作為方艙內最重要的功能系統之一,要保障艙內空氣流通,并對排出的空氣進行凈化殺菌,確保不造成外部環境污染。
接到任務后,成都援建團隊與相關單位溝通確認工作面和工序穿插配合,組織投入200余名通風工人開展突擊施工。由于時間空間有限,大型吊裝設備周轉不開,管理人員便與工人們一同肩挑臂抬;錘子不夠,就用扳手和鐵棍,硬是一錘一錘敲出邊長3米的巨型風管。加工風管、吊裝拼接、安裝風機及高效過濾器,所有工序克服各種阻力按計劃推進,最終在20小時內將5000平方米巨型風管安裝到位,并完成了大型風機設備及高效凈化器的安裝。
抓緊時間,讓進度快一點、更快一點,是援建人員共同的努力目標。


成都援建團隊、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工程管理部高級經理舒洋的任務,主要是負責協調現場和其他單位的溝通配合,全力保障現場需要。“舒工,缺材料了”“舒工,這邊還需要加10個人”……各種各樣的問題絡繹不絕地呼叫,他總是立即回答:“收到,我馬上安排。”然后全力去解決問題,推動施工作業進入下一道工序。
施工現場,成都援建團隊、中建三局援建人員江科不慎手部被鐵皮割了個大口子。一時無法包扎傷口,他就把酒精紙一直握在手心。一直堅持到8日晚上,完成施工任務后,才去進一步處理自己的傷口。

援建人員胡在龍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工友連續工作多時,疲憊不堪之下,被他們強行扶到旁邊休息。僅僅休息了半個小時,那名工人又悄悄回到了他們身邊并肩施工。
援建人員龍宇、周友,則清楚地記得一件暖心的小事:上海晝夜溫差大,場館又很陰冷,有的援建工友僅穿著短袖來到現場,他們于是緊急采購了一批沖鋒衣。7日夜里,有一位工友領過衣服后,發現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堅決不肯穿了,后來經勸說收下后,第二天又竟找過來要歸還,他是擔心他穿了別人就沒得穿了……

9日傍晚,方艙建設已進入尾聲,連續施工的成都援建者們都松了一口氣,部分援建人員已準備踏上返程。這時,成都援建團隊中,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安裝分公司副經理、援建突擊隊現場指揮長何小江突然接到消息:5號館排風排水系統還有部分工程未能全部貫通,亟待支援。
兩年前的春天,何小江就曾同樣逆行出征,前往武漢,圓滿完成了雷神山醫院援建任務。富有經驗的何小江迅速組織10余名管理人員和80余名技術工人,繼續上陣施工。為最大程度節約時間,所有人盡量只喝水不吃東西,10小時奮戰,5號館兩處巨大的高效過濾殺菌排風系統、獨立排水系統全部貫通,方艙醫院的功能性系統得以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