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尾氣監測(付衛東 攝

  做精智慧監管。推進智慧工地、運渣車監管系統與數智大氣系統有效融合,實現“一張網”指揮調度。引入“電力監管”,聯網匹配涉氣工業企業電力監控數據,實時監管企業生產及治污情況;綜合利用25套遙感監測、11臺激光雷達、5輛VOCs走航監測車,完善“人防+技防”。

  做實聯防聯控。實施成德眉資大氣科技攻關和成都平原八市聯防聯控,研究區域性污染形成機制、污染成因及傳輸規律,組織召開八市空氣質量聯合會商會議12次,推動省級層面在成都平原同步啟動應急預警、同步落實響應措施。

  與此同時,推動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成都通過開展基礎科研攻關、創建應急預案體系、深化夏季減排攻堅等舉措,創新突破治理難點,精準化防控臭氧污染。

  聯動協同

  織密大氣環境污染聯動治理“大網”

  同享一片天,共飲一江水,隨著《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簡稱《規劃》)的落地,成都都市圈內城市如何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備受關注。

  同呼吸、共命運,協同治氣已打下基礎。

  做好聯防聯控,織密周邊各市大氣環境污染聯動治理“大網”,成都牽頭推動成都平原八市大氣污染防治城市輪值主席制度,實現空氣質量精準預報和協同共治。

  “我們已經持續開展夏季臭氧與冬季大氣污染防控工作,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并建立了8市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系統。”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專項領域的合作一直沒有間斷過。

  去年12月初,成都平原經濟區空氣質量聯合會商第二十九次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設立成都平原經濟區大氣觀察員制度相關事宜。

  溫江區市民在清晨的陽光下晨練(王軍 攝

  “成都平原八市空氣質量聯合會商及聯防聯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協同防控的精準與科學治理等方面仍有短板。”該負責人談到,以設立成都平原經濟區大氣觀察員制度為例,圍繞重點工作,進行過程調度與監督及相關政策研究,切實提升各城市精準科學治污水平和區域協同的深度,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實現空氣質量全面達標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