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更新為手段

  密集“上新”網紅打卡點

  位于成都市武侯區太平寺西路3號的梵木Flying國際文創公園,既是一個文創企業聚集的辦公區,還是一個新興的“景點”,受到不少游客青睞。

  這一切,都源自一場城市更新行動。

  園區的前身是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中體產業成都滑翔機制造廠。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企業效益逐年下滑,轉型失敗后停產。武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四川在線記者,在政府部門的牽線搭橋下,成都滑翔機制造廠依托企業傳統工業建筑風格及深厚歷史沉淀,引入專業機構,打造梵木Flying國際文創公園。

望江樓望江樓

  原本老舊破敗的園區,煥然一新。園區進門左手邊的建筑,在改造前是一個沖壓車間,如今被改造成了兩部分:樓下是非遺集市,展示成都手作、小吃;樓上則是休閑閱讀空間。連通上下樓的樓梯處,擺放著一臺身高五六米的機器,靜靜地講述著園區的工業文化。獨具一格的風格,讓園區吸引了一大批文創公司入駐的同時,也吸引了一批愛好工業風的游客。

  城市更新的模式,同樣被運用于大學路的打造中。只有400多米的大學路,因為緊靠四川大學華西校區、街道兩旁的法式梧桐,被成都人所熟知。而城市更新后的大學路,卻讓人反而讓人一時間感到有些“陌生”了。

大學路大學路

  在如今的大學路上行走一邊,會有頗多收獲:沿用了華西壩建筑群的整體風格,整個街區建筑以大面積灰色、磚紅色為主,引入了基調格調滿滿的咖啡店、各國風味的美食餐廳、書香味十足的書店手賬店等,運用現代手法,將華西壩的歷史從校園內搬到了街面上……這些巧思,讓這條路變得“好玩”“有趣”,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

  大學路所在的華西壩片區,更值得期待。搭乘城市更新的東風,該片區將依托四川大學“一校四院”創新資源,聚集高精醫美產業發展,打造高精醫美產業創新區、公園城市健康新社區、百年華西人文活力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