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8月1日電(記者李力可)“農村生活污水比城里更難治,卻是‘看不見’的頭等大事。”頂著夏日的驕陽,秦遠龍正在一處病害管網整治改造工程的現場查看,作為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水利服務站站長,從泵站到排水管網再到污水處理設施……只要和水有關的工作,都是他每天的“必修課”。

  郫都區位于成都市主城區西部,八河并流水系發達,承擔了主城區50%以上的飲用水供水任務,日供水量140萬噸以上,三道堰鎮更是有“三干三支十六斗”之稱的“水鄉”,是成都市主要的水源保護地之一。“我們這兒的水清不清,關系著主城區數百萬人的飲水安全。”秦遠龍說。

  農村生活污水主要為餐廚廢水、洗滌廢水和廁所廢水。水往低處流,如果去向不明、肆意流淌,就會造成大面積面源污染。

  “過去農村生活污水沒有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多是直排、散排到溝渠和院落周邊,嚴重污染鄉村環境,影響村民身體健康,特別是夏天還容易滋生蒼蠅、蚊蟲。”三道堰鎮副鎮長曾金建說,“污水流動起來污染地表水,不流動就污染地下水,非常頭痛。”

  而自啟動農村“三水”共治后,三道堰鎮為每種污水都“劃”定了流線。“目前全鎮7個村有37個20戶以上集中居住院落生活污水接入了市政污水管網。”秦遠龍介紹,“村民家的餐廚廢水先流入‘水缸’或是水盆,之后沿PVC管道進入隔油池進行油水分離,廁所廢水則先進入三格式化糞池經過沉淀、發酵成為‘清水’后,再與洗滌廢水一道進入院落污水收集主管。‘三水’合流后匯入院落污水收集池。”

  “三路污水最終殊途同歸匯于一池完成收集。由于有院落處于低洼地勢無法自然流入污水管網,我們還新建了一體化微型污水提升水泵站,將污水抽入污水管網。”秦遠龍說。

  郫都區三道堰第二污水處理廠的辦公樓前,一池清水中游動著五顏六色的金魚。很難想象,往前溯源100米,清水還是渾濁不堪的污水。

  “生活污水攜帶了有機物污染物,含氮、磷的污染物以及一些懸浮物等污染物質,看上去很臟,氣味也不好聞。”三道堰第二污水處理廠副廠長馬世杰告訴記者。

  而在經過物理處理、生化處理、膜處理和消毒等環節后,每天超過2.5萬噸生活污水在這里重新變得清白如許。“污水經過處理后,達到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水質,是高于國家一級A標準的,用來澆花、養魚完全不成問題。”馬世杰說。

  “過去大家把污水排到房屋周邊,又臭又滑,特別是下雨時都要踮腳走,一不小心就踩一腳臭水。”三道堰鎮村民張生明說,“‘三水’整治后,房前屋后清清爽爽。”

  “11月前,全鎮20戶以上院落生活污水將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曾金建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