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蔣君芳 吳亞飛

  從華西壩地鐵站口一路走進去,就是成都人熟知的大學路。但最近,大學路變得有些“陌生”了:風貌打造一新,多家資深網紅店入駐于此,大學路成為了成都又一條妥妥的網紅街。

  作為城市有機更新的一部分,大學路變了的背后,正是成都推進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成果之一。去年底召開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舉行上,成都透露將在“十四五”期間聚焦10個領域,加快實施一批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大工程,引發廣大市民關注。

  幾個月過去后,推進情況如何?6月10日,成都市召開全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進會)。四川在線記者從會上獲悉,經半年建設實踐,十大工程社會影響力、市場參與度、市民獲得感持續提升,成為成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標志性工程。

(資料圖)(資料圖)

  實踐:

  有效利用閑置資源 這個地方一下新增學位2000個

  按照部署安排,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具體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生態惠民示范工程等。

  會上,每一項工程的半年“成績單”被一一亮出。

  以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工程為例,今年以來,成都全市開工新建、改擴建80所中小學、幼兒園;全市優質醫療資源總量快速增長,今年全市已新晉三甲醫院12家、三乙醫院6家,晉級醫院數量創歷史之最,實現了除東部新區以外三級醫療機構區(市)縣全覆蓋。

  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方面,截至目前,成都已按計劃啟動成片更新項目30個、老舊小區改造313個,完成電梯增設311臺,啟動信托制物業試點小區63個,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和認同度進一步增強。

(資料圖)(資料圖)

  數據背后,是一個個生動的案例。

  比如,四川在線記者了解到,簡陽市為消滅“空心學校”,對全市教育資源進行了系統梳理,讓閑置資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社區)體制機制改革完成后,部分被撤鄉鎮、村(社區)的學校以及教學點因邊學規模小、生源少,造成了資源閑置。”簡陽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閑置資源被梳理出來后,簡陽市將其優先用于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比如將原普安鄉中心小學等10所義務教育學校閑置用房改建為公辦幼兒園,轉化利用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新增學位2000個,最終實現各鎮(街)至少有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全市公辦幼兒園學位占比達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