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紅霞

  “出則繁華擁簇、入則自然清幽”、打造“人才夢工廠”,協調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進中的“根與魂”“知與行”“供與需”“城與人”4對關系……3月8日,成都新都區召開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進大會。這些“抓耳朵”的新詞從會場里“蹦出”,讓現場與會者對未來5年新都的“幸福總攻略”感到振奮。

  作為成都新晉中心城區三年、處于“北改”區域的新都,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中,是吸附還是依附、是領跑還是陪跑?在這樣的時代命題中,新都區委書記許興國提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每一個工程既是民生需求,也是生活場景、消費場景,都將為產業培育、消費升級帶來新機遇,是以民生為導向優化供給、擴大內需的長遠之舉。

  大會以“主會場+分會場”形式,新都區各部門、鎮(街道)和村(社區)相關人員,以及駐區重點企業、金融機構、事業單位和青年代表等近800人參加。新都區“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各專項推進組依次發布各項工程實施方案和2021年工作計劃。會議現場,新都區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首批市民觀察員頒發聘書。

  根據發布信息,新都將通過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動城市能級、經濟質效、發展動能、宜居品質、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到2025年,力爭新都區成為成都市高品質生活環境新標桿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樣板。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到“十四五”末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7.6%,力爭突破720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8%,力爭突破43000元,進入國內高收入城市行列。

  ——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工程。構建現代化、國際化、智慧化、均衡化的高品質公共服務體系,讓公共產品更加優質普惠、共享可及。促進教育資源優質普惠。新(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11所,新增學位1.7萬個,高品質幼兒園數量在2020年基礎上翻番,中小學優質學校覆蓋率提升到70%。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實施全區衛生健康建設項目14個。規劃建設香城大劇院、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文化地標,新增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10個、村(社區)文化館、圖書館服務示范點90個。打造片區、街區、社區三級文化空間,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精品范例不少于25個、社區美空間9個。

  ——生活成本競爭力提升工程。住房有保障、降成本、更宜居。新增租賃住房4000套以上、人才公寓2500套以上。生活消費更實惠、更多元、更優質。引進品牌首店20家以上,切實增強消費影響力和生活魅力。社區生活就近便捷豐富、舒心安心暖心。打造生活服務綜合體“鄰里人家”1個、特色商業街區10個,社區連鎖店達300個,新增24小時便利店8家,培育特色小店25家以上。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全面推進“快聯內暢貫通”工程,啟動圍城路下穿寶成鐵路及貨運大道隧道節點工程,加快貫通金新路、天歌路等斷頭路,加快學院西路等道路改造。全力支持地鐵8號線、27號線和成綿高速第二復線、五環路、天府大道北延線、成金簡快速等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力促金鳳凰高架新都段年內通車、蜀龍大道轉盤節點改造完工。

  ——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以泥巴沱、清源路等7大片區綜合開發為牽引,深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打造承載美好生活向往的未來之城,讓市民家園更有顏值、市井生活更有品味。

  ——生態惠民示范工程構建全域公園體系,依托“百個公園”示范工程,重點打造泥巴沱森林公園(二期)、悅動活力公園、大豐中央公園、時代軌交樂活園(悅灘公園),持續推進“老公園·新活力”行動,實施桂湖森林公園提升工程,“十四五”期間累計建成三級綠道100公里、新增綠地面積60萬平方米以上。強化公園城市鄉村表達,打造芳華桂城、川音藝谷、拾里庭院等一批特色林盤,實施1.7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

  ——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建設工程實現企業和市民100%事項網上可辦、80%以上事項“不見面”審批、90%以上事項一窗受理、80%以上事項全域通辦、高頻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審批服務事項即辦率超過50%。

  ——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筑夢工程累計建成7個高能級重大創新平臺,150個其他各類創新平臺。建成孵化器、眾創空間、高品質科創空間等雙創載體58萬平方米。

  ——智慧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工程加強智慧社區、智慧小區建設,拓展“天府市民云”功能,打造數字化社區便民中心。打造智慧城市應用場景。

  ——全齡友好包容社會營建工程讓孩子們開心成長。實現兒童友好社區100%覆蓋。讓老年人舒心長壽。新增“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7個,實現街道全覆蓋。讓特殊人群暖心有尊嚴。新舊公共場所無障礙化率分別達100%、80%。健全殘疾人托養服務制度機制。為特殊少年兒童提供幼小初高15年免費教育。有需求殘疾兒童康養救助覆蓋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