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 引導轉變消費理念
數據統計,春節期間成都太古里、IFS、萬象城等21家百貨購物中心實現總銷售達6.81億元。旅游總收入破百億元,這里面有傳統消費的穩中有升,更多的增量來自新興的戶外消費場景。
“公園綠道、夜游錦江這些新興場景,都是成都在傳統百貨消費場景外的試驗型嘗試。”仲量聯行華西區研究部負責人朱建輝認為,就地過年模式的擠出效應,將大部分消費流轉到城市中來。當下場景中的消費轉型,可能將成為2021年甚至更長時期消費市場的大趨勢。
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成都積極采取措施,綠道公園、錦江河流、市井街巷等成為各種新興場景承載體,滿足群眾新需求。
場景不斷上新,效果逐步顯現——春節“夜游錦江”游船票及文創市集實現收入152萬元;錦城湖里的皮劃艇項目,日均接待人數超1300人次;丹景臺景區臨時搭建的美食、民俗攤位,每天銷售額達數萬元……
面對持續走熱的新興消費場景,成都如何謀動?
2020年6月起,成都相繼出臺系列行動方案和政策措施,著力打造八類消費新場景建設,引導消費新理念。
牛年春節后首個工作日,成都發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實施方案。針對消費發展趨勢,提出實施舒暢消費計劃。2021年,將打造特色商業街區200個,引進品牌首店1000個以上,培育特色小店500個,加速形成全域全景全時消費格局。
圍繞構建多元生活場景,成都將升級打造高能級商圈,推出100個戶外消費場景、100個體育消費新場景、100個公園城市網紅打卡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