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市到城市群:成渝、山東半島等不斷發力

  通過對我國14個規模較大的城市群科技創新發展水平進行評估,報告發現,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處于第一梯隊,大幅領先于其他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內27個城市中,24個城市進入100強榜單,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4個城市處于前10強,無錫、合肥、寧波、常州等4個城市處于20強。

  從國際上創新型城市的發展經驗來看,城市群作為能夠最大限度地整合全國乃至全球資源的“創新共同體”,對于城市群內城市的創新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正在塑造新的創新地理格局和城市創新生態。

  論壇上,賽迪顧問總經理秦海林對此分析稱,單個城市所具有的發展優勢、推動要素流動的能力都比較有限,科技創新生產要素的流動需要在更大的范圍內、更大的時空中去執行,因此創新從單體的發展到群體的發展、從城市到城市群的發展是必然趨勢,也更有力量。2020年中國城市群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得分

2020年中國城市群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得分2020年中國城市群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得分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處于第一梯隊的幾大城市群外,長江中游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海峽西岸城市群等第二梯隊也正不斷發力。目前,四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正著力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布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力求在科技創新發展中搶得先機,成為中國城市群創新發展的第四極。

  秦海林表示,在第二梯隊當中,成渝地區已經成為我國比較重要的創新區域發展落點,深圳和香港當前需要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這樣才能實現要素流動的頻率、速率和效率進一步上升。接下來,城市群內部要更加突出要素的流動和要素分工的協作,實現要素價值的比較優勢,來實現新的城市群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