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楊晨 柴楓桔

  未來五年,成都人的文化活動將非常豐富。看書的地方多了,藝術作品也將增長,普惠性的文化活動、大型的民俗活動也將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

  2020年12月29日,成都市首次以中共成都市委名義召開“解讀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成都市文廣旅局黨組書記李川在現場表示,十四五期間,成都重點實施六大行動,努力彰顯天府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

  成都市文廣旅局黨組書記李川

  一是遺產保護活化行動。加強文物考古研究闡釋,進一步豐富天府文化歷史內涵。實施寶墩、邛窯、明蜀王陵等“十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重點以國際一流標準,依托東華門遺址建設天府文化中心,打造城市文化客廳,著力推進三星堆-金沙遺址聯合申遺。振興傳統手藝,打造“成都手作”品牌,傳承打造“十二月市”“都江堰放水節”“洛帶客家水龍節”等10大成都特色民俗活動。

  二是文化載體建設行動。在現有100余個國家高等級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專業劇場基礎上,再規劃建設30余個文化場館,著力建設好天府藝術公園、四川大學博物館群、成都自然博物館等新的10大城市文化地標。作為文化載體的城市生活美學空間達到400家,書店和城市閱讀空間達到4000家,打造100個文化街區和天府綠道“沉浸式文化空間”。

  三是文藝創作登峰行動。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推動創作不少于50部各類舞臺藝術作品,力爭20部作品榮獲國際國內的藝術獎項。引進國際國內精品舞臺藝術、音樂演出、美術展覽等年均增長20%。

  四是公共服務倍增行動。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智能化、供給多元化,2025年,全市各類普惠性群眾文化活動倍增到12萬場,讓市民和游客在成都的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幸福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文旅品牌塑造行動。全力創建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力爭建成3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4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持續塑造大熊貓、三國文化、詩歌文化、古蜀文化等天府文化核心IP。持續打造非遺節、網絡視聽大會、創意周、蓉城之秋、成都國際旅游展等品牌活動。

  六是產業能級提升行動。圍繞建設世界文創名城、世界旅游名城、國際音樂之都,依托文旅產業功能區,著力招引促建成都熊貓國際旅游度假區、中旅免稅綜合體、熊貓小鎮等重大文旅產業項目,培育支柱產業和骨干企業,完善文旅產品和服務體系,構建現代文旅產業和市場體系。十四五期間,旅游總人次、總收入分別實現年均增長12%、16%,到2025年,文創產業增加值達到3200億元,音樂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實現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