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成都軌道交通在建6號線陸肖站旁。余韜站在一片空地上,想象著這里未來的模樣。

  這是一個綠意盎然的公園城市社區,住宅電梯直達地下通道,步行最多700米就能搭乘地鐵;地面綠道漫步,路過一個個開放式公園;

  孩子們的學校離地鐵站大約300米,學校附近就是爸爸媽媽們上班的寫字樓;站點100米范圍內有商場,有超市,能解決家里一切的生活所需……

  ▲陸肖站TOD效果圖

  作為陸肖站TOD項目工程負責人,余韜要從傳統的地產開發中抽離出來,與其他建設者一道去實現更為先進的城市綜合開發理念——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轉眼,已到2020年歲末,隨著“五線齊發”,成都軌道交通線網里程突破500公里,躍居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四城”。開通初期運營的也包括6號線,陸肖地鐵站隨之揭開了神秘面紗。而陸肖站TOD作為成都首個TOD示范項目,首批次地塊已主體封頂,預計2022年,就會迎來第一批住戶。

  五年,從無到有,TOD將構建多元消費場景和生活場景。

  ▲陸肖站TOD景觀示范區

  白紙畫圖

  “簡單組合不叫TOD,它是有規劃的布局”

  未來3-5年間,陸肖地鐵站所在的中和片區,城市天際線將畫出一道優美的弧線。一座210米高的甲級寫字樓將拔地而起,成為這個片區最高的地標建筑。

  成都TOD“137”建設理念在陸肖站TOD得以充分運用。這里的“1”,指的是以軌道交通站點為中心,在半徑100米核心區布局商業服務業設施,打造具有顯示度的城市地標。“3”則是指在半徑300米次核心區布局公共服務設施等,回歸“生活味兒”。“7”指的是在半徑700米非核心區的低密開發,布局住宅、公園等生活生態空間。

  想窺見未來陸肖站TOD的樣子,已不限于圖紙和沙盤。在陸肖站TOD的一隅,一個景觀示范區已打造成形,它將成為未來慢行系統的一部分。

  走進景觀示范區,滿眼盡是郁郁蔥蔥,讓人忘記時下正值毫無生機的冬季。緩緩步入下沉廣場,沿途觀賞流水、雕塑,相映成趣、動靜皆宜,身心瞬間從城市生活中抽離出來,仿佛置身大自然。等到了夏天,在茉莉的淡淡清香中,熱情的石榴、含羞的紫薇、清新的木槿,又將為人們演繹TOD的多彩繽紛。

  ▲陸肖站TOD景觀示范區

  景觀示范區在設計之初,就策劃了連通地鐵6號線。而這僅僅是陸肖站TOD未來10多個公園式下沉廣場之一。屆時,每一個下沉式廣場,都有地下通道直達地鐵,提供“下樓即地鐵”的零距離出行,以及通勤路上的商業體驗。

  “相當于白紙畫圖”,說起首個TOD示范項目為何落地陸肖站,陸肖TOD項目工程負責人、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工程技術部部長余韜表示。對標日本TOD,陸肖TOD用地規模較大,具備地上地下連片開發的條件。

  陸肖站TOD首個將概念落地實施,在建設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難題。比如,如何將地下空間優化利用,如何與地鐵協同施工建設……余韜認為,示范項目的實施為以后積累了寶貴經驗,有助于提高開發速度和產品打造能力。

  “地鐵上蓋物業并不鮮見”,此前,余韜一直從事傳統的地產開發,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單一滿足居民某一方面的需求。比如,住宅就是居住,商業就是購物等。“市場有什么需求,物業就開發什么,東一片、西一塊,可以說是雜亂無章”。

  “我們也是邊做邊學,邊完善邊積累”,余韜說,簡單組合就不叫TOD,它是一種有規劃的布局,做整個社區的綜合性開發、促進城市有機更新才是TOD的題中之義。

  ▲陸肖站TOD景觀示范區

  典范城市

  “飛馳的軌道交通不會影響成都人的慢生活”

  無策劃不規劃、無規劃不設計、無設計不實施,這是成都TOD建設的基本原則。

  為了保證策劃-規劃-設計-實施的無縫銜接,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建立了三大專業庫:“TOD項目策劃庫”,囊括了戴德梁行等世界五大行;“TOD一體化城市設計庫”,有世界TOD之父——彼得·卡爾索普領銜的HDR入駐,國際TOD大師渡辺莊太郎則是成都軌道集團TOD總顧問;“TOD商業運營庫”牽手蔦屋書店、歐力士等,創造零售連鎖新物種,搶抓金融商圈新機遇……

  ▲雙鳳橋TOD實景圖

  “我們在007”,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副總工程師王華文王華文調侃道,什么是007?0點到0點,一周7天無休。“當然,這是夸張的說法”,他表示,頂層設計做不好,就談不上TOD商業運營的“后半篇文章”。

  目前,成都對于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開發的頂層設計已形成“1+2+N”格局,包括一個《戰略規劃》,政府出臺了《實施意見》和《實施細則》,梳理出20+配套政策,并創新提出24字方針——產業優先 功能復合 站城一體 生活樞紐 文化地標 公園社區,目標直指“全球TOD典范城市”。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第一個提出全域推進TOD,全市統籌一盤棋,14個示范項目分別從14個區中脫穎而出。

  ▲雙鳳橋TOD實景圖

  2017年,成都作出了大力實施TOD開發的戰略部署,對成都市軌道交通遠期線網規劃的約700個站點、75個車輛基地進行統籌開發。2019年,14個TOD項目啟動實施。當時鐘撥到2020年歲末,陸肖、雙鳳橋、中環、梓潼宮TOD“四子”陸續亮相,為成都TOD交出一份“十三五”收尾之戰的精彩答卷。

  “同樣可以倚靠在躺椅上,曬著冬日暖陽,泡一杯蓋碗茶,擺一擺龍門陣”,王華文認為,飛馳的軌道交通、全新的空間形態,并不會影響成都人的慢生活。反而,TOD開發始終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擺在首要地位,同時按照“人城產”的營城邏輯,通過資源疊加、商業運營產生的效益來反哺城市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成都TOD項目全域分布圖

  紅星新聞記者 嚴丹 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