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 李開紅

  新都香城中學體育中心

  天府新區二江寺社區綜合體

  成都中心城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即將收官

  ?

  93.7%

  規劃實施率

  截至目前,建成區開工公服設施項目2800個,其中建成1743個,規劃實施率自58%提升至93.7%,公服設施質量不斷提升

  2818處

  預計完成量

  預計到收官之時,成都將共計新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市政等8大類18項公共服務設施2818處

  成都從2017年開始啟動中心城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提出成都中心城區將在三年內新建8大類、18項,共計2557項公共服務設施,希望市民真正享受到15分鐘搞定生活所需的便利。

  今年是成都三年攻堅行動的收官之年。近三年里,一大批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啟動建設。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建成區開工公服設施項目2800個,其中建成1743個,規劃實施率自58%提升至93.7%,公服設施質量不斷提升……而預計到收官之時,成都將共計新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市政等8大類18項公共服務設施2818處。

  攻堅數據

  總投入:800多億元

  隨著“三年攻堅”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資源正在集聚起來,入托上學、社區養老、文化設施、體育鍛煉、社保服務……步行15分鐘內,教育、醫療、救助、購物、餐飲等一系列市民日常生活所需服務都能找到,這樣便利的生活正在成都更大范圍實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成都市住建局公建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例如市民們最關心的教育配套,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專項攻堅由成都市住建局和教育局聯合牽頭推進,僅今年一年就計劃通過新建、改(擴)建、改建附屬辦園點、回收回購等四種方式,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8萬個,以滿足市民需求。

  另一方面,“三年攻堅”讓一批亟需建設和歷史久拖未建的教育、養老等短板公共服務設施建成投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供需矛盾。此外,三年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達到800多億元,“這也有效帶動了建筑行業經濟發展”。

  各類重要民生板塊開工建設情況如何了?記者了解到,社區綜合體已開工246個,其中建成112個;在教育類,中小學、幼兒園開工476個,其中建成312個;商業服務類方面,農貿市場開工243個,其中建成122個;社區服務中心、社區用房、養老服務設施開工689個,其中建成411個;體育類方面,綜合健身館、綜合運動場開工201個,其中建成105個;醫療類方面,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已開工240個,其中建成138個;文化類方面,文化活動中心(站)已開工239個,其中建成149個。市政類,再生資源回收站、垃圾處理站、公廁已開工660個,其中建成478個;社區管理類,已開工52個,建成28個。

  攻堅背后

  對標上海 制定標準

  據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隨著“三年攻堅”行動的不斷推進,中心城區已基本解決基本公服設施供給不足問題實現供需平衡,公服設施質量不斷提升。

  “攻堅”背后,這樣效果的呈現其實并不容易。比如說,一系列的民生項目并不僅僅是從無到有,還要高質量、高標準、高品質。據該負責人解釋,成都對標上海等國內先進城市,結合全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際,制定出臺了教育、體育、社區綜合體等全市統一的公服設施建設標準,推動公服設施標準化建設。期間,印發了《成都市普通中小學建設技術導則》《成都市幼兒園建設技術導則》《成都社區綜合體建設標準》《成都綜合運動場、綜合健身館建設標準》等8個標準。

  簡化審批 智慧監管

  過程中的創新還不止這些。記者了解到,實施“三年攻堅”期間,成都市還不斷優化審批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為了將需求迫切的教育類項目納入告知承諾制,審批流程被大大簡化,加快項目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為了對項目進度、質量進行嚴格把控,成都還運用科技創新管理。按照智慧工地系統管理的要求,分批次將項目納入智慧工地監管,實現對項目進度的實施監控,目前仍有社區綜合體、教育類等162個在建項目再智慧工地監管范圍內。

  可喜的是,“三年攻堅”收官戰勝利在即,公服設施補短板成果顯著,公服設施供給不斷增加,這已成為市民實打實能享受的實惠與便利。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