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萬只鳥將一條街作為夜棲地,原因很多。”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說,“當地人與鳥的和諧相處、樹的茂密程度、鳥類最初的偶然選擇都是形成集群夜棲的要素。”
成都動物園(成都市野生動物研究所)飼養主管劉洋也認為,光線、溫度、植被的濃密程度、與人的友好程度等都會成為家燕選擇夜棲環境的因素。“說明下北街對于家燕來說,環境適宜、沒人打擾、有安全感,適合它們生活。”
沈尤認為,雖然對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困擾,但是燕子多還是有好處的。他算了一筆賬,一窩燕子每年要吃掉數十萬只害蟲,“夜棲下北街的燕子,對當地農業發展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怎么解決下北街居民的困擾?劉洋建議,下北街居民在特定時段外出時可以多注意,或者戴帽子,與聚集夜棲的家燕和諧相處,以“順其自然”的心態享受鳥語花香的環境。
在四川有困難,找問政四川。如果您在四川遇到了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請登錄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臺或川觀新聞·民情熱線求助通道留言反映、求助或建議。我們將充分發揮平臺的互動聯系作用及輿論監督功能,第一時間傳遞民聲,推動問題得以及時解決——聽得見聲音,看得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