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對商周時期先民來說,

  祭祀被視為與關系國之存亡的戰爭

  同等重要的事情。

  祭祀區被認為是金沙遺址最神秘的區域,

  古蜀人曾在這里進行了長達數百年的祭祀活動,

  他們點燃薪柴,

  升起裊裊香煙,

  將大量象牙、玉器等貴重物品敬獻給神靈。

  金沙遺址祭祀區也是考古的重點研究區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最新植物考古發現,該祭祀區雖然在谷物結構上以稻谷為主,兼種少量粟和黍,與成都平原同時期其它地點類似,但與眾不同的是,這里發現了種類和數量繁多的樹木種子/果實,還留下了大量炭屑,表明這里祭祀活動十分頻繁,規模隆重。

  古蜀先民農業結構以稻谷為主

  作為金沙遺址中格外神秘的存在,祭祀區在植物遺存方面的發現也很特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副研究員姜銘表示,雖然發掘時間較早,但祭祀區仍然提取到了很多植物考古樣品,從隨機選取的樣品中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稻谷種子稻谷種子

  其他普通遺址發現的植物遺存,多為一些農作物及雜草種子,但金沙遺址祭祀區不僅有這些植物種子,還發現了大量樹木種子/果實,且種類和數量很多,可分為農作物、水果/干果、雜草、喬木、灌木、藤木等,“在總共浮選的7000余粒種子里,鑒定出40余科60余屬30余種。如此豐富的類別和數量,是成都平原同時期其他遺址點很難看到的現象。”

  該遺址先民的食物結構怎樣?

  金沙遺址祭祀區發現了稻谷、粟和黍三種谷物。姜銘說,“從數量比例來看,稻谷在其中占80%以上,最多的時期能達到100%。粟和黍的比重則較低,其中粟的數量多于黍。”

  由此可以推斷,從新石器晚期到商末周初,金沙遺址祭祀區古蜀先民的農業結構以稻谷為主,兼種少量粟和黍。“這和同時期其他遺址的結構一致,說明成都平原有非常穩定的農作物結構。”另外,姜銘介紹,較多蔬菜瓜果類種子的發現,則表明這里在商周時期可能存在一定的園圃業。“不過,因為該地長期作為祭祀區存在,與日常生活區的性質不同,這批材料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該區域的農業形態,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