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千杯少,成都青島共舉杯。8月3日至9日,由成都、青島聯合舉辦的2020首屆成都青島啤酒節在蓉舉行,將青島啤酒節的激情從黃海之濱帶到天府之國。
八月,盛夏,激情;黃海,錦江,啤酒。活力青島遇上魅力成都,兩座名城以酒為媒,共同探索文旅消費提振之路。當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新格局,必須在提振內需上多下功夫,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成都、青島首次攜手舉辦啤酒節,正是致力于“內循環為主”格局下的雙城探索,具有標本意義。
暢通內循環,要抓好提振消費。國內大循環包含生產內循環、科技內循環、金融內循環等諸多內容,其中,消費內循環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本屆成都青島啤酒節活動精心設計,融合了“啤酒、音樂、旅游、美食、運動、展覽、文化”等多元內容,全面覆蓋“吃、喝、玩、樂、購”等多種場景。在七天時間里,舉辦國潮主題夜、美好生活之夜、時尚生活之夜、運動活力之夜、摩爾音樂之夜等主題活動,為市民提供豐富的消費選擇。于成都而言,首屆成都青島啤酒節還將在“綠道+”新型消費場景的構建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以新場景帶來新消費,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這一場啤酒節嘉年華,文旅活動造流量,消費場景促變現,堪稱提振內需吸引消費的用心之作。
暢通內循環,必須抱有緊迫感。今年第二季度成都GDP增長3.9%,幫助上半年實現0.6%的正增長。但細看構成,服務業同比下降0.2%,是一二三產業中唯一負增長的。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于以國內大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格局,表述已從先前的“逐步形成”變成了“加快形成”,兩字之變,折射出一種特殊的緊迫感。
進入七月以來,國內跨省游解禁,重大文化活動恢復,電影院等紛紛重啟……文旅業的業態全面恢復,為各地提振內需創造了契機。上海、深圳、廣州、蘇州、寧波、濟南等地行動迅速,國際影視節、顯示博覽會、茶葉博覽會等一批活動競相舉辦。成都作為西部消費中心也不遑多讓,接連舉辦了成都國際車展、首屆成都青島啤酒節等大型活動,激發內需潛力和活力。
暢通內循環,賦予成都消費城市建設更深遂的內涵。某種意義上,沒有消費的“興”,就沒有內循環的“暢”。用消費的“興”促內循環的“暢”,這是成都消費城市建設的新內涵、新使命。
近年來,成都致力于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消費型城市,建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都市《關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意見》提出,成都將從消費場景打造、消費制度創新、消費環境優化等方面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到2022年形成萬億級消費市場,外來消費占比超過30%,消費對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達到60%以上。而要達成目標,暢通消費內循環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新冠疫情加劇了外部環境的變化,實現30%外來消費占比的目標,難度無疑會加大。面對新情況新形勢,更需要通過挖掘內需潛力,做大內需蛋糕。
首屆成都青島啤酒節,不僅開啟了成都、青島文旅合作的“雙城記”,也為兩座城市擴大內需,實現“雙循環”開了個好頭。
這一場啤酒嘉年華,直接拉動了內需消費。人們一邊開懷暢飲,一邊購買兩地特色文旅產品,在精神愉悅中完成消費行為。這一場啤酒嘉年華,帶來了兩地品牌的相融。青島的啤酒、高家糖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成都的天府綠道、漆器、竹編等文化產品,彼此進行品牌交流輸出,擴大了城市文旅品牌美譽度。這一場啤酒嘉年華,帶來流量與流量的碰撞。青島是海濱城市,成都是西部網紅,本身自帶流量。通過互辦文旅活動,兩座城市實現相互引流。成都和青島在文化、旅游方面各具特色,平原山川與海洋海濱互補,天府文化與齊魯文化相吸。兩地相互吸引的城市魅力,將轉化為消費引力,進而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消費行為,暢通兩地循環提振內需消費。
期待,成都與青島的文旅“雙城記”故事,可以在更多城市間上演。只要善于造勢、借勢,無論是走出去還是請進來,都可以釋放消費潛力,增添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