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以特色文化浸潤城市性格
東京將自身特色文化
浸潤到城市建設的細枝末節,
構建鮮明的城市辨識度
成都可以學習東京
細致入微的方式,
在軌道交通、TOD、
新城建設等方面,
嵌入天府文化
軌道上的都市圈、TOD建設、新城發展是《報告》中的要點。通覽完整版,會發現東京另一個特點:鮮明的城市辨識度。
芝加哥大學博士、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在《城市的勝利》中寫道:東京擁有超乎一般的“城市敏感度”。
“城市敏感度,其實就是文化敏感度”,譚平說,東京作為比肩紐約、倫敦、巴黎的世界城市,強勢的文化輸出是重要支撐點。當年在西方文明的浪潮下,它反而更加呵護自身文化,再浸潤到城市建設的細枝末節,構建起鮮明的城市辨識度,“這種細致入微,便是可學之處。”

都江堰景區供圖 (資料圖)
成都是擁有城市敏感度的。
正式加入世界文化名城論壇“朋友圈”、與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共設拉巴特中國文化中心、提出打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
作為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在譚平看來,“本土文化+現代城市”之間的張弛有道,成都在同級城市中做得很出色,但仍有極大空間可待挖掘——

錦里 武侯祠博物館供圖(資料圖)
他認為,成都學習東京,在軌道交通、TOD的打造和構建方面,應該同步考慮文化的嵌入和浸潤,讓這些城市的一條條“大動脈”,成為天府文化可展示、可感知的鮮活載體;
除了既有的文化遺產,“絲綢之路、交子、三國、甚至是以都江堰為基礎的水文化,都可以通過城市建設體現出來。”
在他看來,這是成都邁向世界城市道路上,需要貫穿始終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