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招商引資還是人才引進,國內各大城市都有一種常見的“套路”——提供政策優惠“大禮包”,以稅收優惠、購房落戶等資源要素提升城市吸引力。

  成都的做法是——發清單、給機會。

  通過構建新場景,創造新產品 ,助力消費升級,釋放市場需求,為有志于逆勢進擊的企業提供更多城市新機會,為萬千市民提供更多美好生活新體驗。

  在今年疫情影響下,為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秩序的重大要求,2020年,成都將在新經濟領域,面向全球持續發布1000個新場景、1000個新產品。具體而言,每月發布100個面向社會、觸摸未來、鏈接應用的新場景;每月發布100個硬核支撐、開放兼容、彰顯個性的新產品。

  成都將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東部新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重大戰略機遇,編制發布機會清單,主動釋放城市發展的戰略機會。

  其中,1000個新場景包括城市級場景、產業級場景和企業級場景。在產業級場景營造上,成都將以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建設為載體,加速先進生產要素聚集和產業配套鏈同城化,圍繞新制造、新零售、新文創、新供應鏈等藍海空間,打造創新應用實驗室、未來場景實驗室,實施場景示范工程,推動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融合創新、驗證落地,幫助企業敏銳捕捉產業裂變的市場機會。

  在企業級場景培育上,成都將圍繞技術轉移、人力協同、資本聯動、數據賦能等要素生態,建設1000萬平米高品質科創空間。分批分類設立100億新經濟產業投資基金,成立新經濟專業化銀行,鼓勵政企數據平臺共建共享,助推企業創新成果加速變現,加快構建全球供應鏈體系,支持企業在全球配置資源、運作市場。

  成都還將每月發布100個硬核支撐、開放兼容、彰顯個性的新產品,構建城市轉型發展新動能,這一效應將向企業和市民釋放。這些產品將加快推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為生產協同提供動力。例如,成都將大力推廣協同研發、無人生產、遠程運營、在線服務等新產品新模式。

  這些產品還將讓城市更“智慧”,例如,成都將以未來視野加快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城市數字能力,大力推廣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社區等優秀產品和解決方案,讓治理更精細更高效,讓市民更便利更舒適。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鄒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