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成都是什么感受?許多第三方榜單都提及一個關鍵詞:幸福。市民幸福感背后,是一座城市宜居的最佳注解,也是成都市“兩會”的謀劃重點。

  5月14日,成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在提交會議審議的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成都提出進一步強功能、優環境, 加快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成都將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推進全域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努力讓城市更加宜業宜商宜居宜游。

  天府新區加快建設總部基地、獨角獸島等重大載體

  東部新區273個重點項目推進中

  2020年,更高品質的成都將被呈現,最明顯的就是新區建設。報告為成都兩大重點新區一起劃重點。

  今年,成都將大力推進天府新區建設。新區將加快推進鳳棲濕地、雁棲濕地等重大生態項目,全力抓好鹿溪智谷示范引領工程建設。天府新區將引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不斷夯實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礎。加快集聚先進企業,扎實推進天府總部商務區、天府文創城、天府海創園建設,加快建設總部基地、獨角獸島等重大載體和川港設計創意產業園等合作園區,建成投運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啟動天府樞紐站建設,發揮國家級新區的引領帶動作用,建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一起被劃重點的,還有備受關注的成都東部新區。

  2020年,成都將加快推進東部新區建設。成都價格加快推進天府奧體公園核心區、龍馬湖片區、通航產業片區等九大片區綜合開發,完成片區產業規劃編制。著力推進東部新區鐵路樞紐站、先進汽車科創空間、國際合作教育園區等273個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無邊界公園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等新經濟應用場景試點示范建設,推動東部新區盡快成型成勢。

  今年推進火車北站擴能改造

  5條地鐵線路、1.5萬個5G基站來了

  城市的宜居性體現在城市功能、配套設施的點點滴滴之中。今年,成都城市功能和配套設施將繼續優化完善。成都將持續開展城市體檢問題整治行動,實施強功能、補短板“十大工程”,完善“項目清單+城市合伙人”機制。

  全市將開通運營5條地鐵線路、運營里程超過500公里,加快14個TOD示范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天府國際機場一期配套交通工程和金簡仁、成龍簡、成洛簡等快速路建設。大力推進東西城市軸線、天府大道北延線建設,統籌推進羊西線、草金路改造和火車北站擴能改造、成都南站站城一體化綜合開發,完成一環路道路綜合整治。大力打通跨區域“斷頭路”。

  2020年,成都將完成市域鐵路公交化改造一期工程。建成智慧交通二期工程、交通運行協調中心一期工程。加快推進李家巖水庫建設。規劃新建5G基站1.5萬個。

  建成600公里天府綠道

  推進建設6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2020年,全市將繼續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成都將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成都將高效推進龍泉山生態保護修復暨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加快錦城公園建設,推進三級綠道體系串聯成網,建成天府綠道600公里。深入推進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加快完善“碳匯天府”體制機制。

  全市將持續推進“兩拆一增”。完成122條背街小巷環境品質提升、22個城郊結合部片區環境連片整治。推動出臺《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推進6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力爭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著力優化鄉村形態,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啟動200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獲批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87天

  其實,成都的宜居并非一日之功、一時之志。過去一年,成都持續完善功能品質,完成了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及導則編制,舉辦了首屆公園城市全球論壇,一座望山親水、推窗見景的公園城市加快成型。

  2019年,成都不斷優化空間布局,加快推進城市“東進”,高質量編制完成東部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南拓”區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面啟動,天府新區建設高水平推進,鹿溪河生態區等重大生態項目建成開放,引進華為鯤鵬生態基地等重大項目86個,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44.8億元。

  2019年,成都生態環境切實改善,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5.6%、6.5%。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87天,未出現重污染天氣,再次刷新2013年空氣質量評價新標準實施以來的最好水平。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增長15.2個百分點。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全市新建成各級綠道822公里,森林覆蓋率達39.9%。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縱深推進,獲批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2019年,成都市火車北站擴能改造加快推進,天府國際機場高速龍泉山隧道全面貫通。地鐵5號線一二期、10號線二期開通運營,運營里程超過300公里。全市完成第一次城市體檢。同時,成都國際性區域通信樞紐功能不斷增強,全年建成5G基站10032個。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曾那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