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中阿文明對話暨去極端化圓桌會議(即第七屆中阿關系暨中阿文明對話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成都舉行。此次會議落實習總書記2016年訪問阿盟總部時提出的在中阿合作論壇框架內召開文明對話與去極端化圓桌會議倡議,來自16個國家的70余名官員、專家就中阿合作展開討論,研討會現場氣氛熱烈。
近年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合作不斷升溫。此前有媒體報道,中國已成為阿拉伯國家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達到2300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5000億美元。
中阿合作論壇研究中心主任朱威烈指出,作為中國向西開放前沿城市,成都將在中阿合作中大有可為。

中埃合作項目將引進百家中國企業
“現在,很多阿拉伯國家都提出要與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進一步展開經貿、投資合作。”在會上,朱威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指出。
近年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在“一帶一路”上的合作不斷開花結果。據報道,中國已成為阿拉伯國家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達到2300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5000億美元。
事實上,在當天的研討會中,專家們紛紛指出,中阿合作前景廣闊。“這特別體現在能源、產能兩個方面。”朱威烈表示。
石油仍是中阿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一個例子是,同樣在2016年,中國自阿拉伯國家進口原油約1.5億噸,占同期進口原油的40.5%。
除此之外,產能合作也被認為是雙方合作的重要方面。據中國駐阿聯酋前大使劉寶萊介紹,2016年,中國首個海外煉化項目延布煉廠在沙特建立,年產量達2000萬噸。
與此同時,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全部建成,2016年1月,該合作區的二期工程2平方公里也已正式揭牌,“這一項目將引進紡織、服裝、石油、裝備、摩托、太陽能等一百多家中國企業,可以為埃及創造一萬多個就業機會。”劉寶萊說。
“這實際上是出于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雙方的需求互補。”朱威烈指出。兩地合作的廣闊前景清晰可見。
“成都與阿拉伯國家合作大有可為”
在朱威烈看來,此次舉辦的研討會,正是為加強中阿雙方溝通、尋找合作空間所搭建的橋梁。而對于研討會的舉辦地成都來說還有更多的意義,“這是一個機會,能夠讓阿拉伯國家更多地了解成都,從而更多地來到此、投資于此”。
記者梳理發現,成都已先后展開“中阿經貿文化交流峰會”、“中阿企業對接會”、“成都?迪拜南城中華商務港對接洽談會”,為阿拉伯國家不斷打開了解成都的“窗口”。
而隨著雙邊了解與互信的不斷加深,兩地經貿合作也得以日臻發展。就在今年3月,成都海特集團與摩洛哥簽署協議,將在丹吉爾大區投資興建工業園區。這個初期投資10億美元的項目,將為當地提供9萬個就業崗位。
而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特集團還與摩洛哥外貿銀行合作,將在成都設立中摩私募基金,預計規模10億美元。“成都建工集團、中鐵二院、中鐵二局等在蓉企業也在阿聯酋、埃及、沙特、阿曼等國開展了項目合作。”上述人員向記者指出。
朱威烈認為,中阿合作在成都還有更大的空間。“成都經濟發展迅速,GDP與文化教育都處于西部前列。可以說,成都有很明顯的優勢。”他指出。
具體要如何合作?朱威烈說,成都可以利用好現有的平臺,包括成都已開通的到阿聯酋阿布扎比、迪拜、以及卡塔爾多哈的直飛航線,以及“海外成都”阿聯酋工作站等,“成都在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中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