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楊 虹 肖建英 實習生 繆春晨
期中考試后,各大高校的2010年自主招生政策陸續出臺,明年初各類自主招生考試也將陸續舉行。與政策之變相對應的是:自主招生試題與形式也變化多端,因此不少高校招辦人士強調“無法”、“不需”準備,那么,高三學子如何真正做到“無招勝有招”呢?記者采訪了幾位資深高考輔導名師,請他們談談該從何處著手,切實有效地進行準備。
[高手傳經]
領悟各校考試散發出的信息與玄機
變量1 三類考生,有的放矢
資深高考輔導專家、華聞教育英語名師胡迦認為,不管是筆試面試口試甚至美其名曰稱作面談的;也不管是命題的范圍多廣,哪怕上到天文下至地理,還是涉及人文知識或高新技術,只要你用心都是能準備的。只是時間點切入的先后,對自主招生考試復習很重要,很多學生平時不注意人文知識的積累,閱讀面很狹窄,也不關心民生民計這類社會熱點問題,哪怕學科成績再好,也不要冒險孤注一擲去報考復旦大學的千分考,因為現在時間已經不允許了。
對一些平時學科成績名列前茅、學有余力的同學,我們不妨細分成三個類別:綜合素質很強、對文科有學習熱情的;理科成績相對比較突出;學科成績名列前茅英語特別突出的。胡迦指出,這三類學生在報考名校自主招生時,應根據自身的特點、未來的職業定位做出一個合理的報考定位。
◆第一類學生:復旦是首選,同時考慮華師大、上海財大
胡迦坦言,根據以往輔導經驗,相對而言,復旦千分考中的文史哲部分是最難準備的部分。根據復旦的說法,該校自主招生往往涉及面很廣,看的是考生的基礎和實力,所以無法準備。應該這樣理解:正是由于文史哲方面命題的廣博,令很多平時從不涉足的考生頭痛不已,但是第一類考生則完全可以在沖刺階段猛攻一下,胡迦推薦考生靜心閱讀一下《中國文學史》、《西方哲學簡史》、《社會共生》這類書籍,同時關注一下復旦一些知名教授如胡守鈞、錢文忠、章培恒等教授的代表言論,如果時間很緊的話,他尤其推薦《人文探究》一書,此書深入淺出地涵蓋了人文研究、生命科學、科技倫理、當代文化,從先秦儒學、漢唐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的儒家文化到老莊道家文化,從孟德斯鳩到海派文化都有比較翔實的介紹。
復旦自主招生命題的最大特點是廣度及靈活度。昂立教育名師楊靜樺博士指出,十門學科中,最難的部分在語數外三門,占總分的50%左右,約有98-99題。其中,語文廣度非常大,要求學生知識面廣泛。數學占分最高,知識點橫跨初中到高中,學生在準備時務必對初中平面幾何的內容也回顧一下,以免遺忘。數學題目的靈活性也很強,甚至有大學數學思想簡化成高中題型的題目。英語題目大約維持在四六級水平。其余的七門功課都不太難,大都是會考的水平,比高考要容易得多,主要考察學生知識面的廣泛程度。
◆第二類學生:“五校自主招生聯考”是首選
有些這類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購買了大量全國版的高考理科教輔材料,胡迦笑對記者說,選擇這些材料時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數,所謂的“黃岡秘笈”“葵花寶典”大多數是忽悠學生的,一定要選擇正規出版社有質量的習題,難度一定要高于高考些。胡迦希望學生認識到:參加“五校聯考”畢竟是如同在獨木橋上進行競爭,難度肯定是大的,所以五校聯考前的理科復習一定要選對書。而對于理科成績較好、尤其是競賽屢屢獲獎的重點中學學生,則應把復習重點轉向英語的沖刺。
◆第三類學生:首選上海外國語大學
這類學生要根據自身英語優勢,將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進行綜合考慮:到底是選擇純語言類專業還是選擇以語言為依托的非語言類專業?到底選擇英語系還是小語種專業(即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等)?選擇專業調劑還是專業不調劑?往年甚至有學生小語種專業調劑錄取韓語和印尼語之后,由于學生本人考試之前沒有思想準備,萌生退學之念。
胡迦希望這類學生把最有限的時間投入到語文作文和英語筆試的準備中。對于語文作文準備,胡迦強烈推薦考生通覽一下《議論文寫作新戰略》一書,此書真諦是以思想品味、文化素養和思維品質決定寫作能力的高低和品位的高下,而不是宣揚所謂的套路、模式、捷徑或訣竅。因為靠所謂“訣竅”炮制的作文大都缺乏情感與思想的力量,往往華而不實和虛弱空洞。英語則應把側重點放在聽力和翻譯部分,考前每天要有一定的聽力訓練量,不妨參考下大學公共英語六級的聽力全真題型,聽一下CNN和VOA的近期實況;翻譯可以以六級考試中的單句翻譯部分結合英語的文段翻譯中文進行復習,盡量做到不要用中文式的英語和英語式的中文進行直譯。
變量2 把握基礎,彌補缺陷
上海交大附中副校長王鐵樺指出,準備自主招生考試,最根本的核心是:不亂本。題目可以是千變萬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難度可以無限加大,但知識點不會游離出高中課程標準這個上限,因此基礎知識要非常扎實。
王鐵樺提醒學生要認清趨勢:通識教育是各個學校邁進的方向。交大以往自主招生的考題是與中學學科分科很接近的,如今也在向通識教育的方向貼近,于是各類考試呈現出一種“短板效應”傾向,即決定一只水桶容量的是這只水桶最短的一塊板。考試的范圍廣了,那么不擅長的科目就成為“短板”,很可能成為制約考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不偏科”是很重要的一點,這就要求學生對所選學科外的內容也有一定了解,比如物理考生需要對化學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化學考生也要對物理的基本規律熟記在心,并不用做難題,而是需要對各學科的基本思想、解題方式熟悉起來,彌補自己“短板”學科上的不足。
王鐵樺還提醒同學們:不要把自主招生考試當成一個可以投機取巧的跳板,這畢竟也是一次考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考試,“突擊惡補”并不是考試的本意,因此學生在選擇報考時也要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如果在學科水平上有明顯的欠缺,建議不要參加這類考試。自主招生考試的整個過程,加上準備時間大約在2-3個月左右,是一個長期的投入,因此存在很大風險,一旦失敗即意味著浪費了四分之一的高考復習時間,未免得不償失。
同樣的,報考自主招生考試不可貪多求全,有些同學為了“保險起見”,不放過任何一個考試的機會,整個高三的復習時間被各類考試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復習難以系統化,每個考試的準備都不夠充分,這同樣也是不可取的。
[高校聲音]
考試方式變化對上海考生影響不大
實行“五校聯考”后,試題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對上海考生來說,理科生也要考語文,而且要同時面對物理和化學。這會不會加大上海考生的應試難度?上海交大招辦負責人陶正蘇說,不會,因為交大在上海的預錄取人數是確定的,與全國其他省市考生不形成競爭關系。“語文是一門基礎課,學生一直在學,考語文不會對他們構成負擔。這次五校聯考中,理科試卷是物理內容占70%、化學內容占30%,一方面反映出五校對物理課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是對中學的引導,讓他們不要過早地給學生分科,只關注物理或者只關注化學。這體現了大學招生的自主性,也體現了招生選拔對中學教育的引導。”
陶正蘇同時指出,基于現實考慮,2010年交大會對物理、化學分科的上海考生進行分別考慮,錄取時有所側重。“五校聯考”后,有的學校在考試當晚補充進行特色測試,而上海交大把特色測試放在筆試篩選之后,與面試一起進行。陶正蘇說,這樣可縮減參加特色測試的學生規模,減少考生負擔。
[特別關注]
5校聯考:分析差異,因“地”制宜
有人提出疑問:上海的學校使用的是上海教材,而其他學校都是用的全國教材,所有考生在同一張考卷上作答,如何公平評判呢?對此昂立教育楊靜樺老師認為,全國教材和上海教材確實存在差異。首先是知識點方面的差異:全國卷會涉及到的導數、極值等微積分內容,而上海卷會涉及到的矩陣、行列式等大學內容等,都屬于“特色”的部分,而楊老師認為命題者應該會兼顧兩者,只考其一不考其二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上海考生不用特別準備導數一類的題目;
其次是命題思想上的不同,僅以交大和清華兩校以往自主招生考試的命題為例,交大考試的題目注重靈活、創新,清華則更看重知識點的鞏固與扎實,由此可見南北學校在數學命題上的不同點,上海題目求“新”求“變”,而全國卷題目求“深”求“巧”,題目都有難度,但難的角度有所不同。因此,五校聯考的命題可能會是兩者的互補,考生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各校的考試風格,看一看清華、北大以及交大近年來的考卷。
另外,有些內容上海教材和全國教材都有,但深度有所不同,比如同樣是復數的內容,上海的難度就比全國教材小,楊老師提醒說,命題者可能會傾向于更高的難度,因此上海考生在準備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本地教材中的薄弱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