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將有5位青年骨干教師要到北京去講課,交流小班化教育改革的經驗。昨日,記者獲悉,在新一輪課改即將開始之際,北京幾家比較權威的學術機構,邀請成都師范銀都小學派青年骨干教師到北京幾所知名的小學講課,與北京同行分享他們的小班化教育體會。記者了解到,新課改實施8年來,成都邀請了很多上海、北京等地的專家名師來傳授經驗,而成都的老師應邀到教育發達地區去講課,還是比較少的。
5教師赴京城上課 上什么?
“北京教育資源十分豐厚,為什么要邀請成都的老師去上課?”據北京相關學術機構透露,他們了解到該小學在西部最早實行小班化教育,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于是想通過這樣的形式,為北京的教育帶來一股清新的風。
8日,銀都小學舉行了青年骨干教師行前的一次獻課活動。記者在現場看到,上課老師與眾不同的課堂教學設計、強調師生互動的課堂模式和較強的教學業務素質,折服了前來聽課的老師們。一位青年教師上的是古詩文《出塞》,老師很有激情,學生很活躍,討論等活動比較充分,而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勵,或是得到全班同學的掌聲。另一位青年教師上的是五年級語文課《遲到》。老師講解聲情并茂,孩子們以多種方式充分表達出了自己的理解與真情實感。羅老師告訴記者:“小班化教學,一般人都理解為比大班上課輕松,其實小班化條件下上課難度更大,雖然只有30個學生,但需要老師對每個學生都給予充分關注,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需要老師花費更多的精力。”余老師則認為:“新課改要求老師關注學生個性,讓他們每個人得到充分發展。”該校教學負責人說:“小班化教育是實施新課改的良好載體,力求通過充分深入的課堂活動,促進每個學生在全面發展基礎上實現個性化發展。”
據悉,該校推薦到北京的課還有一節數學課、兩節班隊活動課。到北京后,他們將就新課改環境下的小班化教育與北京的同行們進行為期一周的互動交流。
成都8年新課改 變啥樣?
日前,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在8年新課改經驗交流會上表示,新課改實施8年來,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更加突出時代特點,更加符合素質教育要求,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注重學生成長過程和全面發展的考核機制正在形成。陳小婭指出,課程改革在取得經驗和成效的同時,仍然面臨著觀念轉變、制度完善、教師提高等方面的問題。
成都師范銀都小學校長朱祥烈認為,深化課程改革、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提升教師素質是關鍵。學校把此次獻課作為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機遇,進一步推動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這次進京上課,一方面鍛煉隊伍、交流教學,探索教師教育新模式,另一方面,想在更高的平臺、更大的范圍檢驗小班化教育經驗的普適性,同時吸納發達地區的先進理念和經驗,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小班化教育。”
原成都教育學院院長、教育專家周小山認為,老師走出傳授經驗,也是培養教師隊伍的有益嘗試。“新課改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改變教師的教學觀、質量觀。”
四川教育學院教授姚文忠認為,新課改8年,教育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課堂活躍多了,學生參與、動手和合作的機會多了,啟發性教育多了,考核考察的方式多了。”姚文忠認為,小班化教學,就是新課改涌現出來的一種很好的教育模式,其他比如生命教育、體育教育、幸福教育等,都是很好的教改探索。“小班化教學增加了師生交互活動的機會,教師更加關注學生思考的空間和質量,教師有更多機會關注學生的潛能和學習需求,學生動手操作設施設備的機會增多了,學生的身心變化更容易進入老師的視野,老師也更能充分關注家庭教育給子女帶來的影響,老師對于學生的思想變化的了解和處置也更加細致,師生的情感情緒交流也更加細致有效。”本報記者 彭世軍
特別提示
成都8年新課改,教育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即將開始的新一輪課改,成都該咋搞?今日起,本報將開設“8年新課改 教育變了樣”系列報道,選取成都具有典型意義的學校、典型的教育科研課題等,分析解剖新課改下成都教育的新經驗、新成果,反思存在的問題,并邀請教育專家、讀者對新一輪課改提出建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