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研究生招考優先本校行政人員成高校福利

    http://www.wwwfh2222.com   2009年10月26日10:19  中國青年報

      近日一直在等南昌大學的新聞發布會,查遍網絡,也沒看到消息,估計還沒開。

      事情的原委是,前不久有人在網絡上發帖,稱南昌大學部分行政干部以高分考取了博士,但應屆考生卻幾乎全軍覆沒。

      帖子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然而所能見到的反饋,只有南昌大學宣傳部回應《廣州日報》采訪的寥寥數語。宣傳部負責人說,“博士門”完全是違反事實的炒作,稱已對造謠者采取法律行動。

      負責人還介紹了些數據:南昌大學今年博士報考人數330人,實際錄取89人,其中應屆畢業碩士錄取了33人。

      負責人還說,學校方面非常著急,“希望盡快開個新聞發布會澄清事情,還學校一個清白”。

      但新聞發布會似乎沒能做到“盡快”,以致于時至今日也無消息。所以,公眾也無從知曉想弄明白的問題,比如錄取的博士生中,除了應屆畢業碩士33人,其他56人是什么身份,他們中有多少是行政干部,考分究竟是多少?

      高校行政人員文憑升格是高校的福利之一

      南昌大學“博士門”事件的是非曲直,筆者沒有調查,自然沒有發言權。但筆者在高校行政系統工作過,深知國內大學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招生“青睞”本校教職工,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打明的事情。在短短的兩年高校任職期間,就看到有不少部門的行政人員讀了本校的碩士或博士。

      本人做過高校行政工作,知道行政人員角色的尷尬。雖然國內大學行政色彩濃厚,但行政職位畢竟也只在校內才認你,到了社會上,“教授”的頭銜還是比“處長”來得榮光一些,且教授退休了,也還是教授,處長就不行了。曾有個主任說起他要弄學位的初衷時說:“要是哪天下崗了,至少還有找工作的資本”。

      另一個原因是,在高校的評價體系內,學位是評價指標中的關鍵項,即使不承擔教學科研任務的高校行政人員也同樣如此,因此,行政人員幾乎沒有敢揣著個本科文憑就心安理得的。何況大學里還有不少“雙肩挑”的人才,腳踏行政和學術兩條船,是大學里吃得香的象征,他們是榜樣。

      要想讓文憑像現在的高等教育機構“升格熱”一般升起來,在高校當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第一原則是就近原則。這也是高校的“優良傳統”,即使是陽光高考,也依然有高校習慣性地降分錄取本校子弟,以至于某省取消這一政策時,還有教職工振振有辭地上書有關部門:

      “各行各業都有對自己的福利和對子女的照顧。石油部門燒氣不要錢,電力部門用電不要錢,金融部門全家老少全在一個單位工作,所享受的待遇是其他行業望塵莫及的。我們高校沒有什么其他福利可言,惟一有的就是可以挖掘教育資源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不但教育孩子,“挖掘教育資源”來“教育自己”,升格文憑,也是高校的“福利”之一。

      行政人員要讀研究生,首先要經過領導批準

      至于程序,就可想而知了。筆者所觀察到的情況是,在行政系統內,要讀研究生,首先要經過領導批準,這一方面因為學位的福利屬性,領導得要平衡,看是否該你去上;另一方面,領導也要權衡你會不會借此脫離行政系統。但只要領導批準了,事情就好辦。

      接下來,選專業和導師就各有各的考慮了,有的想真正學點東西,也有的想借機攀攀關系(有不少校領導本身是碩導或博導),有的則只想混個文憑。筆者看到的比較離奇的一個,理工科畢業,后來陰差陽錯從事人文學科的教學,當了教授,同時在行政系統任職,碩士畢業10多年后,竟然又去理工科院系讀了個博士,可謂造化弄人。

      招生考試自然好過關。大學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生像流水一般一茬又一茬,但行政人員畢竟不是學生,他們是學校的固定成員,與導師早就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再加上碩博招生中除了成績這個硬件外,招生方手里還有足夠的“自由裁量權”,因此基本一路綠燈。

      上,不成問題,讀,更不成問題。因為有本職工作在身,有多少行政人員能夠規規矩矩地上課?只要畢業論文做得出來,文憑是拿定了的。

      與某些跌宕起伏的社會怪現狀看起來,高校的這一操作過程可謂波瀾不驚,甚至有些平淡。然而,正是在這些看似平淡、尋常的“潛規則”背后,掩蓋著的卻是對高校招生公平公正性的褻瀆,以及高校內部員工對教育這一社會公共資源的侵占。

      想一想,研究生錄取名額本來就少,有你沒他,有他沒你。有多少考生,經過辛辛苦苦地備考和一門門的考試后,最終卻發現自己敗在了所報考學校的自己人面前,只因他們是學校的教職員工。

      有多少考生,一旦知道報考某導師的考生中包括校內的某某人,就“知趣”地調整選擇,或者在導師的“善意”提醒下調整選擇。

      又有多少考生,僅僅因為不知情或者沒有得到“善意”提醒,而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備考。

      當然,不能說高校內部人士考本校研究生就一定存在問題。事實上,也有不少考生是相當合格的人選,筆者曾工作過的部門的主任,在本校讀研后,又考入某知名大學一位頂尖教授門下讀博,幾年下來,已在學術上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只是借機混文憑。

      有陽光高考,卻沒有陽光研考

      高校也給了他們混的機會。現在雖有陽光高考,卻沒有陽光研考。在透明度遠低于高考的研究生考試過程中,可想而知會有多少“潛規則”和“黑幕”。

      如果高校不能增強招生過程中的透明度,切實地按程序和規章辦事,招生過程中的公平和正義就無法得到維護。筆者認為,對于高校而言,為了避嫌,有必要公示行政人員的參考名單和筆試、面試成績,并且嚴格遵循研招的各種程序。不如此,結果無法令人信服。


    相關報道:2010年起四川“碩師計劃”研究生改為四年制 2009-10-23 11:34:22
              研究生上課采用指紋簽到 出勤率因此提高一兩成 2009-10-21 09:56:27
              研究生招生開始報名 四川省設立16報名點 2009-10-12 11:30:26
              教育部推“碩師計劃” 研究生在學期間免學費 2009-10-12 09:39:57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研日程安排 2009-10-12 09:13:22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已有 _COUNT_位網友發表評論  
    登錄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