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上海某重點大學的小李精通五、六門外語,辦公電算化運用也十分熟練,本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誰也無法想象,這樣的人竟因找不到工作,心理壓力太大患上精神疾病。
緣起:性格內向丟飯碗
幾年前,頂著重點大學畢業生頭銜,掌握幾門外語的小李,一畢業就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可是時隔不久,問題開始凸現。小李性格十分內向,極少與人溝通,導致與單位的同事關系十分冷淡。小李從事的又恰巧是需要大家分工合作的工作,這樣一來團隊的工作根本無法展開,老板無奈將其辭退。
焦慮:重新謀職遇上經濟危機
本就與人溝通困難,失業后,小李更是完全喪失了信心。固執的認為失業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技能。起初,小李還肯參加一些應聘面試,可是每次面試時都特別的焦慮和緊張,自然無法很好發揮。偶爾能獲得就職機會,卻過不了幾天就因與人溝通有障礙被辭退。如此惡性循環,小李越來越認為自己是沒用的人,甚至開始不愿與外界接觸。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當前金融危機下,小李認為那么多優秀的人才都失業,自己身無長處,根本不可能找到工作,索性連家門也不出。任身邊人苦口婆心的勸說也無濟于事。
無奈:居委幫忙力不從心
小李所在的居委會知道小李的情況后也曾多次幫小李聯系工作,無論是文員、秘書或是翻譯,小李同樣沒有一次能堅持過試用期。
更讓居委會工作人員哭笑不得的是,小李去參加一次面試時,因為面試官臨時有事耽誤半小時,他居然指著面試官說“你不配面試別人。”然后轉身就走。回來后還很自豪的跟人夸耀,說“我炒了面試官的魷魚。”
求助:父母找來心理咨詢師
看著已經年近30的兒子整天呆在家中不出門,且性格越來越孤僻,小李的父母心急如焚,萬般無奈下只好求助長寧區新涇鎮劉博士心理陽光工作室的劉素珍博士。希望心理輔導能幫兒子重拾自信。
劉博士對小李采取了傾聽、心理測試、精神分析法等一系列測試,最后確癥小李已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而是精神疾病。將小李轉介精神科。
劉博士說,金融風暴來襲,使社區居民,特別是本就工作高負荷的白領們壓力更大,往往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自己的心理工作室正在致力于使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群體,特別是上班族在心理層面上擺脫恐懼、焦慮,建立信心。
面對金融風暴 信心比金子重要
為了更有效的開展工作,新涇鎮相關部門還在近期專門請來了美國著名的全球巡回講師、心理治療師弗蘭克·戴維·卡德勒博士,舉辦了主題為“面對金融風暴,信心比金子更重要”的大型心理健康講座。講座的對象,不僅有區內的白領,更有社區的很多心理咨詢師。
一些心里咨詢師坦言,“面對從未親身經歷過的全球金融危機,我們的心理咨詢師們也需要吸取他國在這方面的先進經驗,掌握更多靈活的、富有感染力的互動風格和互動方法。從而幫助我們的咨詢對象去梳理生活中真正有價值的需要和追求,摒棄從眾的、盲目的目標。讓他們能注意去體會來自身邊的支持力量,使他們不再孤單,從而重新獲得一種前進的積極態度。”(記者祝玲、實習生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