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爭取到一個求職機會,為了在眾多競爭者當中“脫穎而出”,有些畢業生在包裝上不遺余力,而且個別畢業生包裝還不惜“改頭換面”,這似乎也成了一種“時尚”
競爭激烈催生求職包裝
據業內人士分析,求職成本的不斷上升與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和求職心態有密不可分的聯系。高校大量擴招以來,大學生已經不再“奇貨可居”。隨著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劇增,人才市場已由供方市場向需方市場轉變。面臨“雙向選擇”的大學生就業競爭激烈。如何在人潮中脫穎而出,成功被心儀的用人單位相中,目前已成為大學生們最關心的問題。于是,形象包裝成了急于推銷自己的大學畢業生最直接采用的求職手段。
此外,記者也發現,大學生就業指導不到位也導致大學畢業生求職包裝“攀比現象”出現。“同學買了一套600塊錢的西服,我要買一套比他更高檔的才能顯示我的品位。”一些大學生接受記者采訪時顯露出盲目攀比的不成熟心理,這種現象與目前大學生初次就業薪酬平均水平僅為2000元非常不協調。
而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也間接造成了大學生求職成本的不斷上升。中國西北地區和中部地區的許多高校畢業生選擇在北京、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就業,這種結果造成了這幾個地區的大學生就業競爭加劇、就業壓力更大。為了獲得一份好工作,大學生自然必須投入更多求職成本。
整容買服裝“門臉”要扮靚
除了手機和其他小額已經花費不少,可有些畢業生在包裝上還是不遺余力,而且個別畢業生包裝還不惜“改頭換面”。總是擔心因為近視而進不了某單位工作的小馬,最近花了5000多塊錢做了近視激光矯正手術,他告訴記者“手術費雖然是貴了些,可為了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另外,記者還了解到,為找工作而整容的女畢業生也大有人在,她們主要是做割眼皮、隆鼻、開酒窩等小手術,但即使是小手術也得讓她們花費千余元。對簡歷的包裝來說,附生活照的、用銅版紙的……某政法院校的小王花了200多塊錢將自己的簡歷制作得跟雜志一樣。另外,有些男生為了在面試時顯得精神些,也不惜花上七八百元買套名牌西裝充“門面”。
對于畢業生中的包裝現象,用人單位的態度還是很明確。北京全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人事負責人李先生對記者說,“我們需要的是技術、知識過硬的畢業生,包裝水平高低從來沒進過我們招聘的標準。精美的簡歷固然能讓人眼前一亮,可關鍵還是簡歷的內容能不能吸引人。”
小額花費多樣樣不能少
有些費用雖然每次支出數額較小但數量繁多,這也使得畢業生求職的費用增長迅速。記者了解到,根據對單位的滿意度不同,畢業生制作的簡歷一般分普通型和“豪華”型兩種。普通簡歷一般只有三四頁,主要投給讓他們可以接受的單位,而這部分簡歷需求量大,一般要印上二十份左右,最少也得花費二三十元。“豪華”型簡歷則投給他們滿意的單位,外包裝一般是塑料或硬板紙,頁數也較多,多的達到三十多頁。這種簡歷每份就得花十幾元,數量在五份以上。記者還采訪到,大多數畢業生都參加了五六場現場招聘會,而每次的門票也得讓他們花去5至10元。記者曾在某人才網站上看到,其注冊的會員費三個月要100元,應聘者收一條短信息要2元,雖然有點貴,可為了找工作,有不少畢業生也不得不注冊。另外畢業生的花費還有公務員考試的報名費(報考國家公務員60元、北京公務員30元)、面試所需的服裝費、交通費等,其總和不下千元。某校就業辦公室張老師分析說,其實出現這種現象應該是個必然。因為畢業生就業競爭壓力大,他們不會放過任何有就業可能的機會,這自然會使他們的花費有所增加。
找工作的代價:女大學畢業生求職費用一覽
二、三月份正是求職的高峰時期,北京各大高校也相繼開展校園招聘會,還沒有簽下單位的同學一場接一場地奔赴在各大招聘會上,由此帶來的花費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經濟負擔。那么一名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通常需要花費多少錢呢?
湖南長沙電力學院的畢業生李曉育介紹說,她沒有詳細計算過到底花了多少錢,但是估計一下應該有3000—4000元了。下面是她在找工作方面的幾項大的支出:
個人推薦表設計制作及材料復印:100元;設計打理發型、化妝品、服裝、皮包、皮鞋約1000元;去浙江聯系工作一趟,來回車費、吃住、門票、交通約800元;來北京聯系工作一趟,吃、住、行等約800元;手機1000元左右,由于經常出去,漫游下來,話費每月也在200元左右……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這名大學畢業生的花費竟然已達4000元,雖然花費如此之大,但這名來自河北的大學生在北京參加了3場招聘會也沒有明確的意向。李曉育說,在沒有簽到合適的單位之前,這些花費還必須要繼續下去。據記者了解,這在畢業生求職花費中并不是最高的。除上述項目外,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不少同學還“擠出”經費參加諸如“英語口語強化”、“駕照”等名目繁多的短期培訓,每個培訓花費也都在數百、上千元不等。
就業消費越來越高,讓許多面臨畢業的學生及其家長感到負擔沉重。但大多數學生還是認為,就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雖然在花錢時也心疼得要命,但命運的契機也許只有那么一次,不如現在咬牙搏一把,大多數家長也覺得,只要孩子能找到好工作,自己再苦也值得。其實,求職的渠道有許多種,善于利用各種求職方式為自己服務,才是最有效的花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