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經管專業成吞噬高考理科狀元黑洞

    http://www.wwwfh2222.com   2009年12月25日10:24  中國青年報

      編者按

      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浪潮中,規模宏大的工程項目和科研亟須大量高水平的工程科技人員。然而,目前的實際狀況卻是—大量拔尖學生特別是高考狀元不再“投身”艱苦的水利水電、測繪地礦等工科專業,而是涌向金融、銀行、法律等“有名有利”的熱門行業,爭當光鮮亮麗的“白領”、“金領”。

      工科人才的極度匱乏正在成為我們國家下一步發展的瓶頸,也是當代的世界性難題。從今天起,我們將陸續推出“逃離工科”上中下三篇報道,旨在展示工科學生就業現狀,求解高校工科教育存在的問題,試圖摸索出一條有利于培養和扶持工科創新型人才成長的道路。

      這或許是對中國工程人才現狀揶揄的一種表達:日前在京舉行的國際工程教育年會上,一位專家在主題發言中介紹,幾年前一份《國際競爭力報告》關于“國內市場上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師”一欄顯示,在參與排名的49個主要國家中,中國排名在末尾。

      “而且這一調查指標在隨后的排名也相對穩定。”這位專家如是說。

      說起著名的工程師,很多人能隨口說出茅以升、詹天佑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而如今仍健在的工程界泰斗如張光斗、吳良鏞等,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則讓人無法樂觀。一項問卷調查發現,小學生崇拜歌星和科學家的不在少數,對工程師的了解卻極為模糊,在“最崇拜的人”、“最理想的職業”選項中,僅有10%的選擇與工程師沾邊。

      事實上,與社會急需大量優秀工程師正相反的一個現象是,逃離工科正在成為一個難以阻擋的潮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優秀的學生爭著上工科,而現在則紛紛選擇金融、銀行、IT等“有名有利”的熱門行業,即使是一些已經就讀工科的學生也多半在試圖轉變方向。

      經管專業成了吞噬理科尖子的黑洞

      對于黃岡市一所重點中學的徐超老師來說,輔導學生填高考志愿漸漸成了一件費心費力的事。

      徐老師帶理科畢業班10多年了,開始幾年都是考生自己拿一本報考指南就完成填報了,最多會咨詢下當前的熱門專業;慢慢地,家長和學生的問題開始多起來,尤其是對經管類專業感興趣的考生,問題問得越來越細,“甚至包括這個專業的課程怎么設置,會不會上證券、基金投資課等。”

      徐老師還注意到,越是班上成績好的學生打聽的內容越多,“都在考慮畢業后爭取進證券公司、銀行工作,掙高薪、賺大錢;反而是選擇傳統工科專業的少了。”

      北京一家媒體的陳記者則感慨,最近幾年采訪教育新聞得出一條經驗,要想尋訪各省高考“狀元”,最好的辦法就是守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門前,“見到一個學生出來,上前一問,即使他不是哪個省里的狀元,他的室友肯定是!”

      有媒體給出這樣一組數據:在當今的中國,招收狀元概率最高的院系之一,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清華的狀元至少占全國的一半,其中又有1/3至1/2選擇經管專業。

      高考狀元們的專業選擇正在成為一種風向標——代表和影響著全國最優秀考生群體的選擇。以備受追捧的金融專業為例,1992年,全國只有40多所高校開設此專業,而到2006年,開設這一專業的高校增加到600多所,畢業生人數增加了近10倍,“而且錄取分數基本都在本校名列前五”。

      經管專業已經悄然成為吞噬理科尖子的黑洞。如今,大學校園開始流行新的順口溜:“一流學生學財經(最熱是金融),二流學生學高科技(如計算機),三流學生學(傳統)工科。”此處的工科正是國家急需的傳統工科專業,如機械、化工、冶金、紡織、輕工、地質、水利等。

      經管專業熱甚至傳到了在留學海外的中國學生中。2006年《參考消息》以《中國需要這么多經理嗎》為題,報道了中國自費留學生在英國大學管理、商業、金融等熱門文科專業扎堆兒的現象。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學的傳媒管理專業,2005~2006年碩士班14名學生中竟有13名來自中國。在一些英國高校的MBA班上,中國學生占近90%。

      與之相對應的卻是高校一些傳統專業備受冷落,生源嚴重匱乏,生源質量普遍偏低。

      華中地區某理工類高校招辦負責人介紹,傳統工科專業已經陷入一種尷尬境地,一方面,高水平工科人才供不應求,但另一方面則是大多數學生入學時的高考成績在學校排名靠后,多年控制的生源名額甚至要靠調劑補充。

      各方都在逃離工科

      記者在華北地區一所高校采訪時,一名地質學專業大四女生介紹,她所在的專業兩個班65人,報名考研的就有62個,但很多人選擇的都是跨專業考研。

      更讓她難忘的是:當年在學校舉行的雙選會上,來招聘地質專業的單位讓她看花了眼睛,提供的崗位數以千計;取消多年的畢業生安家費在這里都可以找到,不少單位還提供兩室一廳的房子,甚至保證終身不下崗。但即便這樣,一些單位甚至連一份簡歷也沒有收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旁邊的石油、電力等單位的招聘臺前,人頭攢動,異常火爆。

      事實上,她所就讀的學校披露的數據是,這個專業2007屆96名畢業生中,50%以上的上了研究生,40%的學生進了石油部門,真正去地質找礦單位的不足10%。

      西部地區一所機械學院院長則在工程教育大會上感嘆,機械工業是工業之母,機械技術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整體的工業實力,然而在自己的學校,機械專業研究生報考人數還沒有錄取計劃數多,學校只能降分錄取,以招夠學生。

      跨專業考研、考公務員、創業……工科畢業的大學生正使出渾身解數“改弦易轍”。

      一些在校的工科生也開始急不可耐。記者查看武漢幾所高校近兩年學生轉專業情況表,發現不少工科學生轉到了經濟、管理等有“錢途”的行當。一位負責該項工作的老師介紹,甚至有學生轉專業不成,費盡周折退學復讀再考過來。

      校園網論壇上,有人寫下這樣的“戲說”——“如果我還沒有逃離工科,那一定是在逃離的路上”。

      學生在逃離,高校也在逃離。

      不少高校在這幾年的“大學綜合化”熱潮中紛紛轉型——很多原先實力較強的理、工科大學競相改為綜合大學。隨之而來的,就是原來的工科優勢逐漸喪失。

      “現在有沒有一所大學敢說,我將來的發展目標就是工科大學!?”一所著名的工科大學曾經在30年前表達過上述愿望,可如今,它的口號已變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逃離工科已成全球難題

      在國際工程教育年會上,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院士披露的一組數據引起了與會專家關注:全球近40%的雇主難以在市場上找到合適人才填補空缺,最缺的前三名是:業務代表、工程師、技術人員。

      在德國,急缺1.5萬名工程師,很多理論型人才無法適應新的市場;與此同時,許多大學生不愿意學工科,外國公司爭相高薪挖人。

      日本總務省估計:日本數字技術行業缺少近50萬工程師,日本青年人正在向西方靠攏,選擇金融、醫藥,或藝術,而不進入平淡無奇的制造業。

      這樣的現象也出現在英國、澳大利亞、南非、波蘭……許多與會者吃驚得張大了嘴巴,“逃離工科已成全球難題”。

      二戰后至今,美國本土學生對工科的興趣普遍下滑,普遍青睞金融、會計、法律類等應用文科。美國從中國、印度等國家大量引進工科人才,填補本土工科人才供給之不足。

      日本情況也與美國類似。上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金融、證券、房地產的快速發展,財經類等應用文科專業報考迅速升溫,報考工科考生數占全部考生人數從1986年的18%跌到1991年的8.7%,出現所謂“逃離工科”現象。

      由于認為過度依賴他國工科人才對美國國家利益不利,2006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簽署名為《確保天才進入國家數學和科學領域的資助法案》,表明了美國決策層對理工科教育的高度關注。

      英特爾前主席也尖銳地提出,“最近,已有很多要求印制鈔票的聲音,但很少有人談及孕育下一位愛因斯坦、諾伊斯、蓋茨、楊致遠、布林,唯一真正重要的刺激經濟措施,就是在這一名單中加入新成員。”

      “這個名單中,是把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結合在一起的人。”一位與會專家如是說。

      美國的政治家也在反思。潘云鶴注意到,奧巴馬日前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指出:“華爾街還會是美經濟中的重要部分,但不能成為半壁江山。”

      奧巴馬為此直接發出呼吁,鼓勵美國有才華的大學畢業生“到工程技術領域就業,而不是變成金融衍生品交易員”。

      潘云鶴院士在報告中還指出,在工程師短缺的同時,工程師的定義正在悄然轉變,美國工程院提出的面向2020年的工程師必須具備的關鍵特征是:分析能力,實踐經驗,商務管理能力,倫理道德,終身學習能力。

    >>>點擊瀏覽更多最新教育資訊


    相關報道:就業調查:法學計算機英語專業飯碗最難找 2009-12-25 09:38:31
              未來10年最具潛力高考專業就業前景分析 2009-12-25 08:50:29
              大學失業率最高十大專業出爐 急需建預警制 2009-12-23 08:49:56
              中國大學十大最佳專業 2009-12-21 13:49:26
              中國金牌主持人所學專業揭秘 2009-12-21 10:29:59
              大學生專業結構性失業 10最難就業專業被亮紅牌 2009-12-21 09:45:21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已有 _COUNT_位網友發表評論  
    登錄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