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高招“校長推薦制”不可行

    http://www.wwwfh2222.com   2009年07月14日15:17  大眾網-齊魯晚報

      讓中學校長推薦優秀學生直接上北大,制度可能不錯,但由于條件和環境不匹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就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7月13日《成都商報》報道,北京大學正在醞釀2010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將在部分地區啟用“校長推薦制”。據北大招辦主任劉明利介紹,具體思路是,“在面向社會公示的前提下,各校長可實名向北大推薦優秀學生,經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可成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選人”。

      校長推薦制,這個主意聽起來不錯,如果真能按照制度設計的本意運作,可以使那些具備優秀素質的學生從“高考指揮棒”的重壓下解放出來,也有利于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人才,這當然是一樁好事。

      不過,本意不錯,實行起來卻很糟糕,現實中實在是不勝枚舉,原因就是,我們往往忽視制度都是在一定條件和一定環境中運行的。制度可能不錯,但由于條件和環境不匹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就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筆者認為,“校長推薦制”如果匆匆推出,很可能落入這樣的命運,理由主要有三點:

      其一,目前,許多中學校長是由政府官員,而不是職業教育家擔任的,這就決定了“校長推薦制”暫不可行,除非我們先對中學校長的任命制度進行改革。為什么這么說呢?理由并不是職業教育家比官員高尚,而是因為一旦職業教育家校長胡亂推薦而喪失了自己作為教育家的聲譽,他就會喪失在社會上的立足之地,甚至連飯碗都找不到。官員卻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即便他因為受賄而推薦搞得聲名狼藉,也無非換一個地方繼續做官而已,并無太大損失。

      其二,在當前社會分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由于推薦的標準主要靠校長主觀掌握,肯定會讓他們大費周章,何況,來自官員權力的壓力、富人金錢的誘惑,又該如何抵擋?如果名單上盡是官員、富家子弟,又難免激起民怨。同時,由于“校長推薦制”并不像考試一樣,有大家都公認的標準,所以很容易會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

      其三,實行“校長推薦制”,相當于在高考這座“獨木橋”之外,又搭了一座直通大學的“橋”,在目前家長和學生心態都比較浮躁的情況下,這種新辦法很可能不會像制度設計者所想的那樣,成為“素質的競爭”,反而會變成中學校長“后門的競爭”——這對中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負面的教育,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并無益處。

      總之,在中學教育的基本制度環境發生有利于實行“校長推薦制”的根本轉變之前,“校長推薦制”應該緩行——北大敢為天下先沒有問題,卻不能為了改革而改革。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已有 _COUNT_位網友發表評論  
    登錄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