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職場講述:八小時之外白領奮斗故事(圖)

    http://www.wwwfh2222.com   2009年08月18日11:41  新京報
    職場講述:八小時之外白領奮斗故事(圖)
    目的性練攤收獲創業經驗

      如今,在北京傍晚的地鐵口、天橋上、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出售各種貨物的小地攤,這些攤主多為打扮入時的年輕人,所賣貨物也多為眼下年輕人喜歡的包、衣服、鞋、小飾品等。受金融危機影響,這樣的情形從去年開始至今。據調查,這些小攤主中,有很多是職場白領,他們白天正常上班,傍晚下班以后,則變身為精明的小生意人。

      同時,在下班大潮中行色匆匆的職場人中,有些并不是趕著回家,而是趕向另一個職場,可能是兼職健身教練,也可能是酒吧DJ或是家教。

      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不甘于總為別人打工,多份工作讓生活多些保障。種種想法促使年輕的職場人的8小時工作之外更加充實。時間滿滿,荷包卻仍然癟癟,職場人8小時后的變身,有幾分打趣,有幾分無奈,更有著幾分希望。

      年輕白領初入職場,工資不高、花銷不低。開發“副業”的“工作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不需技術,投入不高,靈活自由的地攤成為很多白領首選。下班后,他們呼朋喚友,開著私家車潛伏于市區天橋下、地鐵口以及人流密集的商業圈附近。金融危機以來,這陣勢更是聲勢浩大。

      【調查現場】

      “時間一文不值,缺的是錢”

      調查時間:8月13日晚8點

      調查地點:方莊地下通道 接受調查人數:8人

      接受調查的攤主年齡在22歲-32歲之間,工作涉及IT技術、銷售、行政、物流、設計等職業,多為專科和本科學歷,收入在2000-6000元。他們的單位或住址在附近,下班后就拎上貨占攤位。他們往往兩、三個人一起,既為壯膽,也為排解寂寞。

      一位攤主介紹,這里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每天都有新面孔出現,又很快消失。在職攤主都強調,物價飛漲,工資太低,生活壓力太大,做點小買賣補貼家用。一位做IT技術的攤主表示:“在私企沒有穩定感,擺小攤投入不大,賺一點是一點。”有位攤主則直接說:“時間對我一文不值,我們缺的是錢。”

      問起收獲,幾位攤主連連搖頭,一位本職工作是行政人員的攤主說:“一個晚上也只能賣出個晚飯錢。試幾天,不行就撤了。”

      有顧客蹲下來看鈦項圈,一位叫王星的攤主連忙介紹:“這個戴起來很時尚。”顧客反問:“到底是時尚還是治療?聽你說時尚就不靠譜了”,轉身走了。王星說,這東西到底有沒有治療效果還沒有依據,他不愿意信口雌黃。王星從事的是物流工作,大環境下收入受到影響。他三天前開始擺地攤,沒事就看看書。“占用了出去玩的時間,既能開源又能節流。”

      記者了解到,除了想賺錢的攤主外,也有些職場人士純屬玩票性質,甚至開著私家車來賣幾元錢的小飾品。也有人正處于工作緩沖期,來體驗練攤的感覺。

      當日,記者也對周圍顧客進行了隨機采訪,絕大多數人認為可以理解白領練攤,“不會看輕他們或覺得是不務正業”。甚至超過半數人表示,如果時間允許,他們也可能會試一試。

      攤主:李旭,80后,本職工作為留學機構招生人員

      攤齡:三個月

      見到李旭時,他正在攤位前很熟練地招呼著顧客。聽說記者要采訪,他愣了一下后很爽快地答應了。李旭并不擔心公司知道自己擺攤的事,事實上有些同事已經知道,還有意入伙。

      李旭在這里擺攤已有三個月,稱得上這片小攤的元老級人物。他也很自豪地說,他的小攤是這片比較高檔的。和周圍銷售的幾元的東西相比,李旭賣的八、九十元的鞋子顯得比較貴,但利潤也高。李旭自稱選東西有眼光,比如滿大街開始賣“洞洞鞋”的時候,他就轉做了高仿品牌帆布鞋。

      李旭的工作是負責留學機構的招生,有時也加班。但因為有自己的生意,他會盡量提高工作效率。比如采訪當天,因為惦記著有“訂單”:前一天晚上有顧客預訂了鞋碼,他就把工作提前趕完了。

      李旭現在的作息時間是,早上9點上班,晚上5點半下班。7點趕到攤點鋪開陣勢,晚飯經常在攤位解決。到10點多,收拾東西回家。洗澡、上網,12點左右休息。有些辛苦,但因為有動力,李旭并不覺得累。他透露,銷售好的時候一晚上能掙一、兩百元。李旭說,擺攤是會上癮的,因為能見到現錢。

      除了增加收入外,李旭更把練攤看成積累經驗的機會。擺攤中他認識了很多人,知道了不同商品的進貨流程。他的計劃是,積累到一定資金后再租個店面做生意。李旭已經把擺攤當成事業了,“會準時來,到點走,就差打卡了,”因為在這里他是老板。

      當然,擺攤并不完全“合法”,要和城管“斗志斗勇”,李旭的策略是:敵進我退。

      感言:生活壓力大,男人的壓力更大。男人工作時常會冒出“我憑什么要給你干”的想法。擺攤不耽誤工作,不影響睡眠,不管是為玩票,為掙錢,還是為以后創業做準備,都比閑在家中無所事事有意義。

      攤主:子蕓,1979年出生,本職工作為網站設計

      攤齡:半個月

      子蕓肯定地向記者強調:“我再也不去擺攤了。”

      去年12月,受經濟形勢影響,她所在的公司業務少,員工也很清閑。正趕上公司有一批毛毯處理,員工可以以成本價的6折購買。周圍的同事也都買了幾條自己家用,但子蕓覺得這是個賺錢的好機會,于是和一位朋友合伙買下200條毯子。又在雙秀公園租下展銷攤位,讓媽媽和朋友照看,周末則自己跑去練攤。

      于是,連續三個星期,子蕓工作日上班,周末練攤,開始學著吆喝,學著討價還價。周末從早晨8點半到下午五點,要在冷風中的公園站幾個小時。不僅很辛苦,而且她出攤那幾天正好降溫,再加上公園此前剛舉行過展銷會,天時地利都沒占上,練攤以賠本告終。

      現在,子蕓覺得自己當時就是圖個新鮮,覺得老給人打工,一時心里不平衡。但在經歷了之后才覺得擺攤沒什么意思,況且自己也沒有什么優勢,不如踏實上班。

      職場觀點

      正方

      洪秀婷,job36行業人才網職場顧問

      受金融危機影響,越來越多的白領不甘于坐在辦公室領取日益貶值的薪水,兼職在白領中很流行。平時當白領,閑時擺地攤,利用空余時間擺地攤,不只為了賺取外快,更多是在白領中營造了一種自我創業的意識。雖然不足以媲美創業,但是借此可以積累經驗,在練攤中接觸更多行業的人,又不耽誤本職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反方 對職業發展沒有幫助

      魏建修,中國四達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人力資源專家

      職場人擺地攤,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種是想創業的人,希望通過這些事情積累經驗,但要處理好“練攤”與工作的關系;第二種人是為了彌補經濟收入的窘狀,但增加收入還有其他途徑,如果能找到與工作相關的事情是最好的,擺地攤并不能用上專業知識,對工作也沒有幫助;第三種人僅僅是感覺好玩,建議年輕人還是踏踏實實在職場中謀求更好的發展為上。

      此外,“練攤”行為,反射了白領在正式組織之外獲取個人價值的一種方式。從這個角度講,作為企業,應通過多種渠道讓職場人獲得價值感與成就感。

      愉快兼職可釋放工作壓力

      盡管本職工作或許并不輕松,時下仍有越來越多的白領不安于朝九晚五的八小時單調工作而主動出擊尋求副業,形形色色的兼職方式開始在白領中流行起來。專家提醒,做個兼職達人并不容易,要協調好主職與副業的關系,更要警惕兼職過程中的各種風險。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已有 _COUNT_位網友發表評論  
    登錄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