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中國電信正式公布3G+WLAN混合組網策略

    http://www.wwwfh2222.com   2009年08月17日09:32   ZOL--飛象網

      8月13日,在2009中國WLAN無線局域網論壇上,中國電信廣州研究院網絡發展研究部技術總監葉銀法公布了中電信3G+WLAN混合組網策略,他強調:3G和WLAN在業務提供能力和網絡覆蓋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WLAN將作為3G網絡的補充,特別是在室內的場景下,WLAN可以做有效的數據分流,節省運營商室內覆蓋的投資。

      運營商公布3G+WLAN混合組網策略

      論壇上,中國電信葉銀法介紹說,中國電信將以分層結構進行3G+WLAN的混合組網。3G網絡提供中高速數據業務,WLAN在局部范圍內提供高速數據接入,以疏導熱點的數據流量,提升網絡質量,改善用戶體驗。

      他強調,室外主要以3G網絡覆蓋為主,局部熱點區域輔以WLAN網絡覆蓋,室內則3G和WLAN覆蓋并重,兩者應統一規劃、同步建設。

      “對于公共場所的室內覆蓋,3G網絡覆蓋范圍應不小于熱點內的WLAN覆蓋范圍,WLAN則根據熱點的業務需求確定目標覆蓋范圍,其覆蓋范圍與3G覆蓋范圍無需一致;對于住宅樓宇、高檔小區等生活區,重點做好3G網絡覆蓋,WLAN覆蓋應與家庭解決方案統籌考慮。”葉銀法表示。

      在聽取中國電信關于3G+WLAN混合組網策略后,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所項目經理邵春菊表示,中國移動將WLAN定位于對現有蜂窩網絡數據業務的有益補充,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對于WLAN自身的需求希望打造電信級無線寬帶網絡。

      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的網絡建設來講,無論是中國電信還是中國移動,WLAN已經成為這兩家必然的選擇,中國聯通HSPA的帶寬要快于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的制式,所以對WLAN暫時他的動作不是太大。

      3G+WLAN是運營商應對市場競爭的產物

      為什么運營商會這么青睞3G+WLAN混合組網,葉銀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CDMA和TD-SCDMA應對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它不但能大幅降低運營商的網絡建設和運營成本,還能有效解決數據業務熱點區域3G網絡的容量與需求之間的矛盾。

      “通過3G網絡與WLAN網絡的協同發展,提高了3G或者WLAN資源投放的精確性,從而提升網絡資源效率。加之3G用戶接入速率的提升,用戶體驗有了很大改善。”葉銀法補充說。

      據《人民郵電報》此前的報道稱,武漢作為“十大無線城市計劃”名單中的一員,CDMA+WIFI初步成型,全市1000多個重點區域現在已經實現無線高速上網。隨著3G的開通,市民已經享受到EVDO高速上網服務。

      今年2月底,武漢電信3G業務試商用,對于原5萬多CDMA1X用戶,武漢電信推出了“加量不加價”的優惠措施,吸引了大量用戶使用,對其他運營商產生了巨大壓力。

      運營商看重WLAN網管能力

      相比混合組網的突出優勢,其有待加強的地方也是不可忽視的。葉銀法說,目前最關鍵是解決WLAN布點準確性的問題,并不是網絡越大,用戶的體驗就會越好,關鍵是資源要布置在用戶需要的地方,實際上從目前用戶的反映情況看,中國電信雖然網絡規模很大,但跟用戶體驗之間不成正比。

      他指出,WLAN技術應該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研究無線寬帶接入的資源控制機制,開放資源控制協議,實現控制與承載的分離;研究資源管理協議,提升WLAN網絡跨廠家設備的集中管理能力;研究WLAN網絡的大規模組網能力,進一步提高WLAN網絡的大規模應用能力;研究WLAN安全機制,提高防范網絡風險能力;研究QOS控制,進一步提升WLAN網絡的QOS控制能力。

      中國移動邵春菊則在WLAN的設備和網管系統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希望,設備應有更加完備的基本功能,在保障一些射頻指標的前提下,提高整機的穩定性。還要提高整個設備入網之后的可管理性,從而降低成本。

      在網管系統方面,她認為,純粹從運營商角度來看,目前WLAN網管水平還是比較弱,現階段部署的WLAN設備基本上是各廠商提供本地網管,各自管自己的設備,沒有統一的OMC,多廠家設備的綜合的管理能力比較差,這個在具體的網絡部署和后期的工作當中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相關報道:四川省3G用戶上半年達3.6萬人 2009-08-17 09:26:33
              價格資費大比拼 適合學生用3G手機推薦 2009-08-14 08:21:46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已有 _COUNT_位網友發表評論  
    登錄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