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縣 巴山大峽谷文旅開發利用力促脫貧奔康
風景這邊獨好
——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讓9萬多貧困人口脫貧奔康

“錢棍舞”民俗文化表演
景區風景如畫、游人如織,店鋪生意火爆、購銷兩旺……景區內、廣場上,伴隨著高亢的巴人舞曲,身著鮮艷土家服飾的當地村民跳起巴人舞,成為景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讓游客享受到豐盛的“文化大餐”。這是巴山大峽谷景區開園以來隨時可見的動人情景。

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按照國家5A級標準建設,建成后直接帶動102個貧困村、9萬多貧困人口增收脫貧,輻射帶動周邊46萬余人增收,為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僅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巴山大峽谷景區就接待游客15.3408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830.4萬元。

昔日“土坨坨”
今成“香餑餑”
“自從通了公路,我們的藥材也能夠賣出去了,家里40多畝木香,每年能收入近2萬元;養了20多桶高山蜜蜂,每年能收入8000多元。”龍泉土家族鄉黃連村昔日的貧困戶劉福太算著賬,臉上笑開了花。

黃連村地處巴山大峽谷深處,既有天麻、厚樸、黃連等野生中藥材,又有高山蜂蜜、土核桃、崖豆等天然土特產,以前因為交通的原因,當地老百姓捧著“金飯碗”卻過著窮日子。

巴山大峽谷景區的開發,給黃連村乃至整個景區輻射鄉鎮帶來了無限生機。當地群眾瞅準巴山大峽谷景區開發的大好機遇,結合本村生態優勢,發展中藥材產業和鄉村旅游,這些昔日爛在家里的臘肉、土豆、崖豆、玉米等原生態的“土坨坨”,變成了餐桌上游客的美味佳肴,村民的腰包也漸漸鼓起來了。

“一輩子也沒有想到,過去我們這些窮地方還成了景區,我一個泥腿子變成了老板……”談及今天的幸福生活,漆樹土家族鄉朝陽村2組村民覃永見扳起手指笑著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五一節期間,我7個房間爆滿,臘豬腳、土雞等土特產成了游客愛吃的菜,幾天下來收入了5000多元,很多游客臨走時還買了很多臘豬腳、土雞、蜂蜜等土特產。隨著景區功能不斷完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意肯定還會更好!”

返鄉開民宿
民宅變“金宅”
“現在我回來開民宿,比在江蘇打工賺錢多,還能兼顧家庭。”巴山大峽谷“老作坊客棧”老板娘龍光蘭在廚房里忙個不停,一邊還不忘跟記者說話。龍光蘭一家有著十幾年的釀酒手藝,再加上壩壩舞、巴山歌等土家風情作為“老作坊客棧”的賣點,僅今年一季度,龍光蘭一家的收入就達到3萬多元。

記者了解到,借助巴山大峽谷景區開發良機,像龍光蘭這樣回鄉開民宿的人不在少數,以前60%的人都在外打工,如今90%的人都回鄉創業、就業。他們將自己的老房子改建成土家民宿,打造吃、住“一體化”服務,在自身致富的同時還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增收,讓過去分文不值的民宅變成了“金宅”。

白天忙種地
晚上當演員
宣漢是巴人的聚居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薅草鑼鼓、車車燈、錢棍舞等民俗文化根植于這片厚重的熱土。 “第一次來巴山大峽谷的時候,給我的感受就是只有漂流,沒有什么看點。今天再次來到這里,感受到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多了許多景點,還有許多民俗表演,讓我們感受到了巴山兒女的熱情和當地的巴人文化……”來自陜西的游客朱芳驚喜地說。

為了提升景區旅游品質,打造濃郁的巴文化氛圍,豐富游客生活,巴山大峽谷成立巴山民俗表演藝術團,組織轄區內群眾參加表演。在巴山民俗表演藝術團里,有不少人都是白天在家種田、晚上在景區跳舞,兩頭工作、兩份收入,既繁榮了景區生活,又增添了家庭收入。“白天忙干活,晚上當演員,既掙了錢,又鍛煉了身體,好巴適!”景區群眾張曉紅翹起大拇指,笑在眉梢。

“桃溪谷的水、羅盤頂的云、大象洞的神秘……”眼前的巴山大峽谷,就是當地群眾的金山銀山!(文章來源:達州日報)
猜你喜歡
- 九寨溝“補妝”歸來 首日迎客2972人
- 評論() | 分享09月29號 13:56
- 懸掛國旗迎國慶 達州街頭洋溢“中國紅”
- 評論() | 分享09月29號 13:53
- 國慶長假到樂山耍 這份最全路況信息快來了解一下
- 評論() | 分享09月29號 13:51
- 達州消防用一段勁舞 引爆“快閃”現場氣氛
- 評論() | 分享09月29號 13:46
- 世界500強正威國際集團落戶宣漢
- 評論() | 分享09月25號 17:31
- 浪漫金秋 云南乃古石林波斯菊花海盛放迎國慶
- 評論() | 分享09月25號 15:50
- 九寨溝將試開園 影像回顧昔日美景
- 評論() | 分享09月25號 15:41
- 2020年考研今起預報名 這些信息考生要注意
- 評論() | 分享09月25號 15:40
- 稻田拔河、千人醪糟宴 達州喜迎農民豐收節
- 評論() | 分享09月25號 15:39
- 成都大熊貓基地國慶節期間將限流 實行網絡提前購票
- 評論() | 分享09月23號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