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天府旅游名縣 | 感悟渠縣非遺之美

你眼中的”非遺“是什么?是從生活中走來,穿越古今,和時光機一般的存在。在漫長的中華文化發展中,”非遺”已悄然參透到每一座城市成長的肌理中去,漸漸被大家所挖掘,熟知、傳承。為進一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群眾非遺保護意識,我們盤點了一批渠縣非遺特色項目,一起來“漲知識”吧!
劉氏竹編
國家非遺 ☆☆☆☆☆
渠縣劉氏竹編的主要特點為“提花編織、以竹作畫”,設計新穎、技藝精湛、玲瓏別致、典雅美觀,尤以編工精細見長。畫面極富筆情墨趣,各種圖案栩栩如生,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用料考究,做工精細、技藝獨特、品種繁多。
200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現有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2人。

三匯彩亭會
國家非遺 ☆☆☆☆☆
三匯彩亭會有300年左右的歷史,在全國屬獨一無二的民間藝術,它融鐵工、木工、刺繡、縫紉、建筑于一體,匯文學、繪畫、雕刻、力學于一爐,結構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絢麗,工藝精湛,頗富特色,數百年來以自己獨特的工藝,“高”、“驚”、“險”、“奇”、“巧”的獻彩展演享譽省內外,是川東地區民間藝術瑰寶。
2008年6月7日,三匯彩亭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宕府王呷酒
省級非遺 ☆☆☆☆
渠縣呷酒是紅高梁作原料,經蒸煮、發酵等數10道工序形成天然低度酒類飲品,在3000多年的釀造歷史中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民間傳統釀造技藝,是中華釀造技藝的“活化石”。渠縣呷酒釀造技藝復雜,屬純手工操作,其技藝是在長期口傳授下心領神會而形成的,工序較多,從紅高梁籽到呷酒有2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要求嚴格細致,按規程操作。特別是制麯發酵工序是現代技術和機器無法完成和替代的。
渠縣呷酒產品暢銷全國10多全省、市、知名度日益擴大,外國游客將呷酒帶到異國他鄉饋贈親友。“宕府王” 系列呷酒多次被省市評為群眾喜愛商品,消費者信得過產品。渠縣呷酒中央、省、市電臺、電視臺、報紙多次宣傳報導。
2007年3月,《渠縣呷酒釀造技藝》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有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人。
渠縣耍鑼鼓
省級非遺 ☆☆☆☆
“渠縣耍鑼鼓”由六種樂器組成,各種樂器的打法和起的作用各不相同:“鼓打全面”,既自始至終,點點俱到,負統領、指揮的責任。大鑼“逗硬”,音響敞亮,協助鼓手壓陣;“镲子”見機行事,“填空嵌花”,即使錯打一、二也不礙事;“包鑼顯點”“馬鑼同行”,節奏感很強。
具有主要的歷史價值和精湛的藝術價值。其歷史價值是:“渠縣耍鑼鼓”與諸如《竹枝歌》、《巴渝舞》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一樣,是研究賨人歷史的依據,是承傳宕渠風土人情的載體。其藝術價值是:渠縣耍鑼鼓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收入曲牌達135支,數量豐富,打法變化多,是境外器樂所絕無僅有的。渠縣耍鑼鼓具有“山鑼”、“水鑼”、“壩鑼”的不同特點,對于探索和研究中國民樂藝術是一份難得的地域資料。
2008年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現有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人。
渠江號子
市級非遺 ☆☆☆
《渠江號子》是流行于渠江河流之上的船工民謠,以一種獨特的勞動方式創造而成,其表現形式為一領眾合的勞動之歌。是千百年來船工們用勞動創造的口語話、音樂化藝術,是一種口頭演唱自然流傳的民歌活化石。
2006年9月,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保護名錄。

三匯特醋傳統釀造技藝
市級非遺 ☆☆☆
三匯特醋是以糯米、麥麩、谷糠,為主要原料,配上谷芽、大麥、綠豆和160多味中藥,用大曲為糖化發酵劑,30余天形成醋胚,經過4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2021年《三匯特醋傳統釀造技藝》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市級非遺名錄,現有縣級代表性傳承人2人。

段氏龜膠制作技藝
市級非遺 ☆☆☆
段氏龜膠制作技藝是采用傳統的手工制作方法,將烏龜去肉血內臟,配合各種名貴中藥經反復煎熬、濃縮、冷卻后制作而形成的固體膠。
2021年《段氏龜膠制作技藝》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現有縣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

泥巴蛋制作工藝
市級非遺 ☆☆☆
渠縣泥巴蛋選用當地富含礦物質無污染的黃泥和光滑的鴨蛋,將紅茶、黃酒、鹽等按特定的比列,再用十余種香料加清水熬制冷卻后,混合精選粉碎的黃泥,經過充分攪拌、浸泡、晾制、密封等多道工序形成。
2021年《泥巴蛋制作技藝》公布為第六批市級非遺名錄,現有縣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

渠縣黃花傳統加工技藝
市級非遺 ☆☆☆
渠縣因盛產黃花,被譽為中國“黃花之鄉”,渠縣黃花以色澤鮮亮,食味別致,香氣馥郁、肉頭肥厚而最為聞名,每年6月18日被定位黃花節。渠縣種植黃花已有500多年歷史。傳統的黃花制作工藝中蘊含著豐富的工藝價值、文化傳播價值與經濟價值依靠灶臺蒸制和日曬等手段來干制的黃花,只要火候控制得當,加工出來的黃花食用安全、品質優良,口感細膩、香味濃郁。
2021年《渠縣黃花傳統加工技藝》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現有縣級代表性傳承人4人。

盧板鴨制作工藝
市級非遺 ☆☆☆
渠縣涌興鎮的土特產“盧板鴨”始創于1918年,是川東地區一道著名的名特小吃。是用祖傳秘方配制,通過特殊的手工工藝程序烹飪而成。
2008年6月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列為達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賨嶺龍芽手工茶傳統制作工藝
縣級非遺 ☆☆
“賨嶺龍芽手工茶”制作技藝源自古賨人,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具體發明于何人已無從可考,其傳承具有社會性、群眾性的特征。
近年來,“賨嶺龍芽手工茶”制作技藝第五代傳人,秀嶺春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梓婷在傳承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創新,先后完成科研項目7項,研發出秀嶺、逸刻、渠韻、碧云銜翠四大系列近20個產品,獲得各種專利、知識產權30余項。而“賨嶺龍芽手工茶”更是以其色翠、形秀、香幽、味長以及生態有機、天然富硒等特點成為了渠縣茶業一張最為靚麗的名片,產品遠銷海內外,獲得良好口碑,展現了四川茶文化的獨特魅力,樹立了行業標桿,促進了地方茶產業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助推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崔家純糧酒釀制技藝
縣級非遺 ☆☆
崔家純糧酒釀制技藝在渠縣傳承至今,已逾100年歷史,相傳祖輩做酒時,每次煮糧,攤涼的時候都是用手掌翻攤,憑經驗準確探知溫度何時下曲翻拌,熟練的技術,勒勞的雙手長滿老繭,就像一雙鐵掌在糧酒上飄舞,崔家傳統祖訓崔家純糧酒古法釀制技藝是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幼等家規,為發展糧酒古法釀制技藝,現第四代傳承人崔剛愿將其技藝發揚光大廣為傳授,其純糧酒古法釀造技藝內容豐富、流程繁多、包含選料、洗糧、泡糧、煮糧、消毒、攤涼、降溫、下曲、翻拌、打堆、撒殼、做箱、培菌、保溫、溫度堂控、出箱、攤開降溫、打堆、入窖、蹊窖、發酵、蒸餾、出酒、存酒入窖等二十多種工藝流程。

熊毛燒酒釀制技藝
縣級非遺 ☆☆
四川宕渠紅酒業“熊毛燒”酒生產技術,由渠縣本土熊氏家族獨創,經世代傳承,并進行了提升改造。
熊毛燒酒是純糧釀造酒,以本地高粱和山泉水為原料,不含任何添加劑。它經過選糧、泡糧、蒸糧、攤晾、撒粬、發酵、封缸、再發酵、提取、沉淀、調制等工藝流程,粬藥為本家獨門配方,蛋清分離沉淀法為熊氏獨創。“熊毛燒”整個制酒流程6-9個月,自然發酵充分,酒體厚重醇和,酒味芬芳純正。

燦若繁星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
還有很多需要我們關注和守護
一起為渠縣非遺打CALL吧!
(來源:達州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
猜你喜歡
- 爭創天府旅游名縣 | 通川:步步皆景、處處入畫
- 評論() | 分享06月22號 14:45
- 爭創天府旅游名縣丨4張名片,讀懂萬源之美!
- 評論() | 分享06月22號 14:08
- 祝賀!達州雙姝世錦賽奪魁
- 評論() | 分享06月22號 11:12
- 守護“未來” | 萬源市法檢兩院召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座談會
- 評論() | 分享06月22號 11:11
- 達州市安全生產應急大講堂開課了!
- 評論() | 分享06月22號 11:10
- 爭創天府旅游名縣 | 渠縣舉行“闕里賨都·忘憂渠縣”第二屆文化旅
- 評論() | 分享06月22號 10:46
- 226.53億元!17個重點文旅項目在渠縣第二屆文化旅游對外發展大會
- 評論() | 分享06月21號 18:21
- 渠縣第二屆文化旅游對外發展大會明日盛大開啟
- 評論() | 分享06月21號 18:18
- 膽大妄為|非法持槍+非法狩獵,渠縣三人落網
- 評論() | 分享06月21號 18:15
- 達州宣漢:文明旅游成為一種社會新風尚
- 評論() | 分享06月21號 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