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波斯詩抄本”特展“古波斯詩抄本”特展

  這種波斯細密畫是波斯中世紀藝術的一個重要部分,始于《古蘭經》邊飾圖案,在14至16世紀達到了巔峰時期。早期畫風受希臘、敘利亞等藝術的影響,色彩美麗,富于裝飾性。其手法與中國明代套色版畫遙相接洽,日后,歐洲文藝復興手繪圣經稿本及其插圖,也受到中亞細密畫的濡染和影響。

  在題材上,波斯細密畫一般都是波斯和印度的寓言、傳說以及帝王、英雄傳記的插圖和封面裝飾,很少涉及宗教內容。構圖上重視各種幾何圖形之間的平衡和諧關系,色彩上講究統(tǒng)一色調,既豐富又典雅,頗有韻律,善用伊斯蘭教藝術中書法和植物紋樣,增強畫面精微的裝飾效果,不講求透視關系。

《優(yōu)素福和祖萊哈》抄本 賈米 創(chuàng)作于1569年   “‘祖萊哈’的女仆被‘優(yōu)素福’的俊美迷倒了”《優(yōu)素福和祖萊哈》抄本 賈米 創(chuàng)作于1569年   “‘祖萊哈’的女仆被‘優(yōu)素福’的俊美迷倒了”

  值得一提的是,13世紀下半葉,由于蒙古人的入侵致使波斯細密畫受到中國藝術的強烈影響,它們開始吸收中國繪畫的一些方法而注意運筆和山水畫程式的運用,如山川、河流、人物服裝趨于中國化。故而,波斯細密畫具有了新的東方風格。

  1258年伊兒汗王朝定都大不里士,成為波斯細密畫新風格的搖籃,與伊斯蘭國家的繪畫在風格上逐漸區(qū)別開來,充滿活力的動物形象與富有中國特色的山水風景結合起來,空間感加強,色彩淡雅,線條流暢,有的云彩和波浪的表現形式采用中國的圖案規(guī)范。代表大不里士畫派最高峰的作品是菲爾多西的《列王紀》,人物表情細膩,背景為中國式山水畫,筆法蒼勁,整個畫面氣氛純屬中國風味。

《列王紀》抄本,單頁 菲爾多西 創(chuàng)作于1430年   “塔米娜去魯斯坦的臥房”《列王紀》抄本,單頁 菲爾多西 創(chuàng)作于1430年   “塔米娜去魯斯坦的臥房”

  從木心美術館介紹,此次展覽的意義不僅僅是細密畫,更在于向波斯文學的致敬。

  此次展覽中,菲爾多西的《列王紀》詩抄本與賈米的詩歌抄本都代表了波斯詩歌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