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什么樣的展覽?

  從“正經餃子館”展廳的入口開始,目之所及的一切就都和餃子有關了。

“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

  通向展廳拱門的天花板就掛滿了勺子,整個展廳正中擺了一個鑲滿人工水鉆的巨型餃子,吃餃子的碗大到可以讓人爬進去、醋瓶子遠高出一個成年人的身高、秋千被做成了一頭大蒜的模樣、游泳池里也裝滿了藍色的餃子、泳池邊還有一只大漏勺、展廳外還有餃子口味的冰淇淋……

  當然這些餃子、醋、大蒜都不是真的。它們只是展品。

  為什么要把餃子拿來展覽?項目創(chuàng)始人鄭國慰告訴記者,這似乎是團隊“拍腦袋想出來的”?!拔覀儺敃r拿下了幾塊可以辦展覽的地方,其中的三里屯是年輕人經常去的地方,也有很多網紅餐廳。我們就想,不如做一個以吃為主題的展覽,又在北方,那我們說就做‘餃子’吧?!?/p>

  展覽從七月初開始,每到周末,“正經餃子館”都引來眾多訪客排隊體驗。記者探訪該展時注意到,幾乎所有來看展的人都在拍照。

“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

  沉浸式展覽的“春天”

  無獨有偶,像“正經餃子館”這樣需要參觀者交互體驗并沉浸其中的展覽近年來愈發(fā)常見。

  較“正經餃子館”晚開幕的展覽“棉花糖與白日夢”也運用了類似的方式,只是換做以棉花糖為主題,讓參觀者沉浸于巨大的棉花糖之中。

  此外,一些高科技展覽也采用了沉浸式的形式——去年的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游樂園”、今年故宮的“清明上河圖3.0”等展覽都將參觀者置于展品之中。

“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正經餃子館”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

  與其說在看展覽,不如說是訪客在參與整個展覽的過程。鄭國慰從去年底就開始關注沉浸式展覽,他覺得這正在成為“一個潮流”。

  “把一個展覽用互動的形式做出來,就是讓更多人去參與展覽。我們里面每個場景,都是參觀者進入到里面之后,這個場景才是完整的?!彼f。

  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也曾在“清明上河圖3.0”開展時表示,類似的技術手段正是“生動的、喜聞樂見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