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現時期
(1970年代至今)
岷江上游1978年,四川省文管會等在茂縣城關清理了46座石棺墓,這是西南地區首次對石棺葬墓地進行大規模發掘。
1984年,四川省文管會等在茂縣撮箕山發掘清理64座石棺墓,1986年茂縣羌族博物館又配合基建清理360余座墓,這是目前西南地區發掘數量最多的一處石棺墓群。
1992午,茂縣羌族博物館等在茂縣牟托村發現了一個特殊上層人物的石棺墓地,并清理了1座大型積石冢石棺墓和3座陪葬坑,其出土隨葬品數量之多,器物之精美,內涵之豐富,大大超出想象。
這一地區還有許多發現,1979年在茂縣營盤山清理9座石棺墓;1979—1980年在茂縣別立和勒石村清理31座石棺墓;1983年在茂縣三龍鄉和黃草坪發現8座石棺墓,并清理1座;1984年在理縣佳山清理15座石棺墓和1座祭祀坑;1984年在茂縣上南莊清理3座元明時期火葬石棺墓;1992年在馬爾康縣孔龍村清理十余座石棺墓。
此外,1975年在理縣樸頭關口發現1座出土核桃形口沿黑陶雙耳罐的東漢磚室墓。
青衣江上游1970年代末寶興縣文化館在該縣瓦西溝清理9座土坑墓,這是首次在青衣江上游發現石棺葬系統墓葬。1982年寶興縣文化館在該縣隴東老場村墓地清理5座石棺墓,1985年四川省文管會等又在該墓地清理103座墓。該墓地向我們揭示了在漢文化進入這一地區后對當地文化所產生的強烈影響。1991年四川省文管會等在寶興縣漢塔山清理65座石棺墓,這為認識青衣江上游以石棺葬為代表的文化與巴蜀文化的關系提供了重要資料。
大渡河下游1979年漢源縣文化館在該縣大窯發現1座石棺墓。這是首次在該流域發現石棺葬。
川西高原1978年四川大學考古專業等在巴塘縣扎金頂清理8座石棺墓,在雅江縣清理幾座殘墓。這是首次在川西高原上發現石棺葬。1983年四川省文管會等在甘孜縣吉里龍清理8座石棺墓。1984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爐霍縣卡莎湖清理275座石棺墓,這是目前西南地區已發表資料中規模最大的石棺墓地,它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文化類型,時代可早到春秋時期。
此外,1980年代在四川雅江縣呷拉清理一批石棺葬;1985年在新龍縣谷日清理7座殘石棺墓;1987年在丹巴縣中路鄉發現大量石棺墓。
川西南山地1976年四川大學考古專業等在昭覺縣調查發現13處石棺墓地,并清理其中3個墓地的20座墓,這不但使我們認識到在川西南也有石棺葬分布,而且還展示了一種新的石棺葬類型。1980—1981年渡口市文管處在鹽邊縣漁門完小清理了4座石棺墓,其墓葬形制和隨葬陶器均與周邊地區的石棺墓有較大差異,可能代表了另一種新的石棺葬類型。此外,在木里、會理等也零星發現有石棺墓。
(作者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