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策展人一山指出,首先,為什么我們要舉辦原野藝術雙年展?因為,中國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有五個振興,其中一個振興就是文化的振興,我們通過雙年展的形式來推動鄉村振興。那么如何助推?達到什么效果?就是要讓農村的面貌更加美麗,農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農業的業態更加提升,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其次,本屆雙年展的主題為“守望原鄉”,什么叫原鄉?我認為把握三點:第一是農耕文化;二是鄉土文化;第三個方面是院落文化,這三個方面構成了我們“守望原鄉”的根,首屆雙年展我們就是抓住這個“根”在進行探索。在這里,我們不是對“原鄉”的照搬,而是用當代藝術的方式重新進行表現。
還有就是在創作中,我們提倡在地性創作,提倡現場感以及互動性,希望當地的農民、木匠、鐵匠等等都參與進來,藝術家與農民共同完成作品,我希望首次田野雙年展能夠對得起我們這片土地,將最優質的作品展現在這片大地上。

顧振清感慨道,青山綠水,美麗鄉村,既是四川廣安的現實景觀,又是巴蜀故地農耕文明的文化原鄉。首屆廣安田野雙年展,其最初的發想就來自一種對原鄉文明、生態文明的敬畏,來自一種對美好家園、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守望原鄉“為主題,試圖以當代田野藝術樣本的國際化建構方式,邀請國內、國際藝術家參與公共藝術創作與展示,實現一種以當代藝術的創新意識引領中國鄉村建設、鄉村轉型的文化實踐。
“守望原鄉”的文化理念,提倡的是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悠久傳統,強調的是當代藝術家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中國鄉村生態環境的人文情懷。“守望原鄉“的文化實踐,重視的是深化當代藝術家對深度中國的文化根性的挖掘和探究,活化對農耕文明的文化原型和歷史記憶的追溯和認知。讓藝術家走進青山綠水,讓藝術品點亮美麗鄉村,是當代藝術助推鄉村振興的一種新的思路和實踐。這種思路和實踐深化的是“美麗鄉村”就是“美好家園”的中國愿景。因而,藝術與田野、藝術與鄉村的在地性對話,是一種立足于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態文化譜系的建設。

作為策展人之一的馮博一談到,在廣安舉辦首屆田野雙年展,公共性更重要,藝術家在創作上要因地制宜,與廣安武勝特殊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發生聯系。
“守望原鄉”,在我看來,大都市里面的藝術家們能夠回歸鄉村、回歸鄉愁或者是回歸自然,同時通過作品使更多的公眾參與其中,這也是對鄉村、對自然的一種認知,對于本地的公眾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經驗。
對于田野雙年展來說,如何不斷地延續下去,形成一個帶有武勝特色的或者說中國特色的田野雙年展,不管是對藝術家還是策展人都將是一個挑戰,在這里,我希望這個雙年展能夠區別于城市或者美術館做的雙年展,如何做,還是要靠藝術家和武勝民眾的支持。
在發布會舉辦之前,策展團隊和部分參展藝術家實地考察了展覽場地——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寶箴塞、段家大院,以及充滿田野氣息的荷塘和原生態環境。
首屆廣安田野雙年展以“守望原鄉“為主題,試圖以當代田野藝術樣本的國際化建構方式,邀請國內、國際藝術家參與公共藝術創作與展示,實現一種以當代藝術的創新意識引領中國鄉村建設、鄉村轉型的文化實踐。

